编辑: 阿拉蕾 | 2016-05-15 |
1853 年天京水营铁匠总制衙, 曾打造过 九龙索子 炮 , 据说这种炮能 连环叠放, 无片刻歇.每管炮子约 下百余粒, 如龙眼核大, 每开放时, 则四面横飞, 亦利器 也 ( 张继庚: 《 上向帅书一》 、 《 太平天国》 ( 四)
763 页) . 这种炮的结构、 性能不详, 估计也仍是前装滑膛炮, 未 见在实战中发挥威力. ( 三) 其他火器 除枪和火炮之外, 太平军还使用 其他旧式火器, 主要有先锋包、 火箭、 喷筒、 地雷等, 现 分述如下: 先锋包, 又称先锋袋、 红粉包, 清军称火弹, 即火药 包, 是一种近距离攻击火器, 常用于守城. 火箭, 用弓弩发射的一种燃烧性火器.创制于宋 朝.制作时将火药包成球状或圆筒状, 缚于靠近箭镞的 箭杆上, 使用时点燃后射向目标, 以引起燃烧.在太平 天国时期, 作战双方都曾使用过. 花筒, 即喷筒, 也称火筒, 是以喷射火焰, 烧杀敌军 人马和烧夷敌军粮草积聚的管形喷射火器.创制于宋 代, 盛行于明代.一般以毛竹为筒, 外用麻绳缠紧, 尾部 装有手柄, 按填药不同, 有飞天喷筒、 满天喷筒、 毒龙神 火喷筒, 分别用于水战、 守城和攻城.太平军曾用于进 攻湘军水师. 地雷, 埋在地下爆炸的火器, 通常有石、 陶、 铁为盛 器, 装填火药, 将它埋入地下, 采用踏发、 绊发、 拉发和 点发等发火装置, 杀伤敌人.创制于明代, 按其发火装 置的不同, 有炸炮、 无敌地雷炮、 万弹地雷炮、 自犯炮、 伏地冲天雷等, 清代仍沿用, 无甚发展.据清军奏报, 太 平军于广西桂平牛排岭 附近暗伏地雷, 登时火发, 致 伤弁兵, 当即传令速返 ( 《 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
93 页) . 以上这些旧式火器和冷兵器是太平军早期的主要 武器.到了中后期, 随着列强入侵中国的加深, 和对外 联系的频繁, 太平军逐渐从外国人手中获取了一些洋 枪洋炮.
三、 太平军使用的洋枪洋炮 所谓洋枪洋炮, 是指从欧美进口的步枪和大炮.19 世纪中叶, 欧美国家军队使用的炮, 正处于转型换代时 期.在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英国军队装备的 步枪大多还是燧发枪, 只有少数部队装备有击发枪;
火 炮均为前装药的滑膛炮.1853~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 争期间, 英国军队使用的步枪都是后装击发枪, 已开始 使用后装线膛炮. 欧美国家的枪炮在设计上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 进: 身管由滑膛改为线膛, 增大了射程, 提高了命中精 度;
装弹方式由前装改为后装, 方便了使用, 提高了射 速;
与之相适应, 弹丸由球形实心弹发展成为有弹头、 发射药和预压底火定装式枪弹、 炮弹, 出现了击针式枪 炮.太平军前期, 输入中国的洋枪洋炮, 还是前装滑膛 式枪炮;
到了后期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欧美输 入的枪炮多为新式线膛后装炮. 太平天国向国外购买洋枪, 始自
1853 年秋冬. 两 江总督怡良奏, 上海盘获私济镇江太平军兵器之宁波 钓船一只( 洋枪六十杆) , 夷人三名, 并有英人勒内氏及 上海刘丽川致罗大纲书( 另有一船装洋枪一百四十杆, 未获) ( 郭廷以: 《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
1853 年11 月21 日) .这是当时太平军购买洋枪的最早记载.到了
1856 年冬, 曾国藩在奏报中就反映与太平军作战中曾 夺获 洋枪、 枪械、 藤牌四百余件 ( 《 曾国藩全集・奏稿二》
819 页) , 表明太平军已开始用洋枪装备部队了. 太平军前期所使用的洋枪洋炮的另一来源, 就是 从湘军手中缴获.据不完全统计, 自咸丰四年至六年 ( 1854~1856) 间, 曾国藩先后从国外购置的洋炮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