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 2016-05-25 |
他的报告文学 《陶铸生命最后 ! 天》 , 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 子芳把创作重心转移到写诗赋词上来 了, 我不免觉得有点遗憾, 我想那是因为 他担任了繁重的文化管理工作,没有整 块时间去写长篇大作之故吧,多少有点 无奈的. 但不成想这 一转型, 成就了一 个诗人徐子芳. 记得#$$$ 年%月间, 子芳给 《夜光杯》 寄来了 《迎春三咏》 , 写得极有意味,我至今仍能背诵出其中 一首《咏水仙花》 : 身生瑶水是仙姿, 不 媚时风不近泥. 妙质多为庸者忌, 暗香只 顾上人迷.炎炎富贵无常轨, 淡 淡清贫有雅题.远避嚣尘钟素 静, 满盆花蕊向阳栖. 从此以 后, 他每有佳作, 总是先想到 《夜 光杯》 , 我们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子芳长我 #&
岁, 我把他视为老大哥.我 一直怀念那时的编者和作者的关系: 同 声相应, 同气相求, 无私合作. 读子芳的诗,我常常会想起白居易 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子芳是很好地遵循了这一古训, 他的诗, 总是透露出一种历史使命感.譬如他诗 集中 《沧海风色》 这一辑, 都是反映时事, 为现实而作. 这样的题材不好写, 难免失 之空泛. 但子芳的诗大而不空, 有事有景 有势, 寓情寓理寓义, 读来让人精神一振 而又回味良久. 子芳创作的题材广而杂: 中外古今, 纵横万里;
宇宙之 大,草木之微, 皆 可纳入诗题. 他做 到了大而不空, 小 而不浅. 用现在常 用的一句话就是接地气.这大概和子芳 的经历有关, 他参过军, 当过记者, 编过 书, 了解社会, 熟悉读者, 所以他的诗绝 无书斋式的顾影自怜和无病呻吟.我特 别欣赏他的 《花月情愫》 这一辑, 以小见大, 知微见著, 鲜活动人. 写诗赋词, 抒情言志, 要能打 动人,还得讲究艺术性.子芳的 诗, 用典不生僻, 通俗不媚俗, 遵 循格律, 又不生硬自缚.子芳给自己的诗 集取名 《六远集》 , 谓之: 高远, 深远, 平远, 阔远, 迷远, 幽远. 这也反映出他对诗词意 境的追求.王国维说, 有境界, 乃自成高 格.子芳是这样追求的, 所以取得成功. !本文为徐子芳 六远集 # 诗词$序言% 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A
2 8
2 0
1 5 年3月25日星期三 责任编辑: 史佳林 编辑
邮箱: s h i j l @x mw b . c o m. c n 点检春风吊柳郎钟菡我大概生来哀怨,前世也不知道是欠了谁的 情, 这辈子要比旁人多流几滴辛酸泪.从小便爱看 那古人伤春悲秋, 碰到好句子, 就茶饭不思, 非得把 整首背下来才甘心.背得多了, 自己就手痒想试作 一回. 第一次摸索着写旧体诗词, 是填的一首 《阮郎 归》 , 当时年少气盛, 自以为胸有成竹, 提笔一蹴而 就, 还给某著名文学网站投了稿, 结果没两日就被 退了回来, 道是 格律不对 . 一次碰壁, 余岂能甘心?从图书馆借来了王力 的 《诗词格律》 , 通读一遍, 大概知道了 平平仄仄平 平仄 的规矩, 后来又入了武汉大学的春英诗社, 渐 渐能写几笔 新韵 的歪诗, 但感兴趣 的依然是词.当然, 一开始我以北方 人自居, 是坚决不肯用古韵、 辨入声 的, 真正写出像模像样的东西, 还是 进了复旦参加 藕蓬诗社 之后, 我总 算想明白一个道理,既然写旧体诗 词, 就得严守古人的规矩, 这规矩自 唐代定下后, 宋、 元、 明、 清, 无不遵 守, 按这个规矩来写, 才有机会在后 世与李白、杜甫的作品归在同一类 里.后之视今, 正如今之视昔, 把这个 规矩继续守下去, 也是为后人立范. 虽然不再 犯病 ,但也有所局 限.我于众体之间, 独爱 艳体 , 恨不 能生于晚唐五代, 吟得 柳丝长, 春雨 细, 花外漏声迢递 , 我也能学他 忍 泪佯低面, 含羞半敛眉 .便是入了宋初, 也要跟着 柳七修 野狐禅 ―― ―看他一句 系我一生心, 负你 千行泪 , 勾得魂也没了.古人谓词以婉约为宗, 后 人却往往视豪放派为上. 也许是意境有小、 大之别, 主题有 消极 、 积极 之辨.然而各人有各人的禀 赋, 我曾经作诗自嘲 吹开片玉追前宋, 抱定香奁入 晚唐 , 自非关东大汉, 何必强吟 大江东去 , 但能 手持红牙拍板道出心中款曲, 若得座中一人闻声下 泪、 持节和之, 亦是平生之幸. 按着词谱的平仄来填, 虽然合律, 却终究是 死的 .词最早都是能唱的,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 词 之胜景, 不亚于如今家家洗剪吹店门口大放 你 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 按照李清照的说法, 不能唱 的词, 只是 句读不葺之诗 , 作为一个崇尚花间的 艳词派 , 不能将作品付之莺舌, 余岂能甘心?因此, 为了效仿宋人风雅, 我忍不住又去碰了古风填 词,也就是拿现成的曲子填上有古韵的歌词来唱. 没了平仄,歌词的音韵和字数只能靠耳朵听声而 辨, 我虽不及清真、 白石这般通音律, 自负有旧体诗 词的功底, 写得 清空骚雅 , 必定 一入江湖、 众生 倾倒 , 然而却并不能得 红巾翠袖 们待见, 大多数 人反倒喜欢吴文英式的 华丽不知所云 . 我一直觉得词贵真, 贵有情、 有事, 贵明白如 话, 不贵妍词丽藻、 用典深奥, 可含蓄、 可露骨, 不避 俗、 不避艳、 不避格局小, 一切都以能感人为用.尤 其是现代人填词, 更应直白, 本身古体的形式已经 很 隔 了, 若用字再 隔 , 简直是 蓬山万重 , 不 可理喻 . 然而文学向来无真理可言, 我自说我一家 之言, 管不得别人的审美. 知音本是千载难遇, 不被 认可是人之常情.只是难免酸溜溜地想着 明代暂 遗贤、 如何向 , 忽然又有了少年时填词不得法的心 境, 忍不住作诗感叹: 一阕新词付夜长, 谁非年少 恣轻狂.时人不识菱歌贵, 点 检春风吊柳郎. 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