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 2016-11-08 |
" 齐女 士表示, 新"24 孝" 在农村很难 推行.她说, 孝是 应该的, 但不该止于 "24 孝" , 应该由敬开始, 从 内心延伸出对老人的孝.太多 的规定和条款, 反而禁锢了人 们内心的感情. 骆承烈认为, 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 "孝" 是一项非常普通的行 为, 并且已经潜移默化 地影响到了绝大多数 人.同时, 他也谈到, 希望年轻人在尽孝时 能够多做一些实事. 不少网友也表示, 孝敬父母, 关键需要用心用情.只要有真心、 用真情, 其实有无标准并不重要. 父母快乐、 健康和幸福是子女最大 的心愿, 我们孝敬父母, 为父母做 一切事情, 应该掌握好这个 "标准" 和这个度, 这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统筹 肖亮
本报记者 连惠玲 孝无标准 用心足够
4 观点新"24孝" 行动标准引发讨论热潮 尽孝 其实在 "心" 不在 "新" 教父母学会上网、 经常为父母拍照、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打开父 母的心结、 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日前, 新版 "24孝" 行动标准发布, 这些与时俱进的行动准则, 在网络上瞬时掀起 了一股关于 "孝道" 的讨论热潮. 有人认为, 这样的准则很有意义, 因为 "百善孝为先" ;
有人觉得 "己所 不欲, 勿施于人" ――行动之前应先听听父母的意见;
也有人认为这个行 为标准较为空泛, 具体执行力有待提高.更多的网友则晒出了自己的无 奈: 因与父母不同城, 能做到的并不多, 想做 "24孝" 子太难. 其实, 孝敬父母, 只要有真心、 用真情就足够了, 有无标准并不重要. 随后, 记者随机采访了在弥勒寺 公园休闲的
26 位老人, 七成老人听 闻新 "24 孝" 后并未当真, "这些是没 办法规定的, 只要儿女有心就行. " 记 者随后问他们觉得孩子怎么做算孝 顺,
17 位老人都表示, "我们也不求 什么, 只要他们工作顺利, 自己生活 好就行. " 还有
4 位老人希望儿女能常回 家陪他们吃饭.84 岁的李奶奶说, 自己最高兴的就是一大家人围坐在 一起吃饭.
67 岁的陈大伯则希望在武汉的 儿子能经常打电话给自己, "他工作 忙, 我们怕影响他工作不敢给他打电 话, 只希望他多给我们打打电话, 别 的我们都能自己做. "
71 岁的张大伯说: "孩子就只 关心我的身体, 但是我想他们有 空陪我聊聊天. " 编辑动机 半数受访子女 "不达标" 记者随机采访了23位20岁至50 岁的受众, 看完新 "24 孝" 后, 仅有
4 位认为能做到
18 条以上;
6 位认为能 做到
10 条左右;
有10 位年轻人认为 能做到
5 至10 条;
还有
3 位觉得这些 准则若是要长期落实下去, 只能做到 5条以下. 24岁的邓小姐认为, 新"24孝" 更 贴近生活, 操作容易但难以坚持. "就拿'亲自给父母做饭' 这条来说, 偶 尔做是可以的, 但如果每周甚至每 天都要给父母做饭, 就很难实现. " 邓小姐说, 现在每天都要工作到七 八点, 父母住城东, 自己住城西, 不 可能每天下班了跑半个昆明城回家 给父母做饭. "其实作为子女, 就算 没有这些准则, 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 方式孝顺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