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 2016-11-08 |
50 岁的高女士有一个
24 岁的儿 子, 还有一个
80 多岁的父亲, 她称自 己仅能做到5条左右, "定期带父母体 检和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是必须做到 的.但是带老人去旅游、 看电影或者 教他上网这些就不太现实. " 过半父母只求孩子工作顺利 观点争锋 俗话说 "百善孝为先" .中 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 著作 《尔雅》 对孝道下的定义是: "善 事父母为孝" .汉代贾谊的 《 新书 》 界 定为 "子爱利亲谓之孝" , 可以看出, 孝道乃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 新"24孝" 得到了很多网友的一致认 可, 他们觉得, 新标准内容广泛、 与时 俱进, 沿袭传统美德的同时, 还提出 了贴合当今社会发展的 "新点子" . "如果不看这个, 我根本想 不到我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比如 陪父母去看场电影, 即使不去电 影院, 也可以在家陪他们看碟. 父母平时从不要求什么, 我们也 就疏忽了. " 周女士说, 她要回家 和老公好好研究研究新 "24 孝" , 然后按照这24条一个一个来做, 给父母惊喜, 让他们快乐. 贾女士今年58岁, 她一直遗 憾的是在父亲临终前几年, 未能 好好尽孝. "这24 条孝道就是给 年轻人的提醒, 告诉大家你能做 什么, 让你以后才不会后悔. " 网友 "关亚娟with时光记忆" 觉得这个新标准制定得挺好, 做 子女的就应该这么做. 百善孝为先 这是行为准则
1 观点孔子曾说: "己所不欲, 勿 施于人. " 而今, 这样的名 句也被网友用在了新版 "24孝" 中. 网友 "大苏打" 说, 孝敬父 母, 不能为了标准而执行标准.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教父母 学会上网、 经常为父母拍照、 为 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带父母一 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适当参与父 母的活动……" 这几条标准就应 该灵活执行.他说, 为父母举办 生日宴会, 不能是子女的一厢情 愿, 应该先问问父母愿不愿意, 如果父母不愿意, 没必要劳民伤 财.教父母学会上网, 子女不能 强求, 需要父母自愿学, 特别是 要有耐心培养父母上网的兴趣;
如果父母不喜欢久坐, 不喜欢上 网, 一定不能强父母所难.其他 几条也是如此――父母不喜欢 买保险、 不喜欢出席子女的活 动、 不喜欢子女参与他们的活 动, 子女真的没有必要为了执行 标准而硬要尽孝道. 大三学生小王说, 如果做不 到这
24 条, 是不是就算不孝了 呢?因此尽孝不能以这些条条框 框作为标准, 行动之前应先听听 父母的意见, 顺他们的心意才是 真正的孝.像网友 "紫茎泽兰" 就 认为, 其实有无标准并不重要, 自 己父母喜欢的尽孝方式才是最正 确的, 我们应当听听他们的意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 观点 仔细读完新 "24 孝" 的骆 承烈表示, 在此次公布 的行为标准中, 有些标准的内容 有些空泛, 让年轻人在参照执行 的时候无从下手. "有一条标准是为父母建立 '关爱卡' , 但什么是 '关爱卡' 呢? 这一点标准里没有说明.这个 '关 爱卡' 上应该具体有一些什么内 容, 如何利用这个 '关爱卡' 了解到 长辈的具体需求, 这些问题都没有 写.这样年轻人在执行起来肯定 是一头雾水, 没办法把这项标准具 体落实. " 此外, 骆承烈还表示, 行 为标准的一些规定在落实的时候, 因为子女生活中所存在的具体困 难, 很难得到执行. "今年 《老年人权 益保障法》 修订草案中将 '常回家看 看' 写入法律中, 而不少年轻人因为 工作的关系, 很难做到每月甚至每 周都能回家一趟.而这次新的行为 标准里也明确提出子女要经常带爱 人和子女回家, 这对不少家在外地 的年轻人来说很难做到. " 齐女士说, 仔细琢磨新 "24 孝" 还是觉得有些不靠谱. "我觉 得这些准则因人而异, 很多条款 对于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比较容 易做到, 但对于农村的年轻人来 说就很难.比如 '为父母购买适 合的保险' , 这一条对于城市多 数父母而言, 单位已经购买了相 关的保险, 不用子女再买一份. 相反农村的父母则更需要这些 保险的保障, 但是他们的子女又 难以支付高昂的保险费. " 有些过于空泛难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