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6-11-09
张达 聚焦产业发展 引进高端人才 位于莱芜市莱城工业区的希格斯新能 源公司办公楼,旁边有一个小型太阳能发 电站,全公司用电实现自给自足.

这个电 站用的正是公司研发的新产品―― ― 铜铟镓 硒太阳能薄膜电池.作为国内第一家生产 二代太阳能电池的企业,领军人物却是80 后的北京大学博士周震及其由8名博士组成 的团队,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剑桥大学、日 本软银等名校名企. 引进北大博士,是莱芜市聚焦产业发 展,以用为本,靠产业吸引人才,靠专业 聚合人才,靠事业成就人才,让人才有用 武之地,广纳人才助力发展的一个例子.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莱芜的经济结 构重,转型压力大,市委、市政府审时度 势,启动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提升计 划.在人才工作方面,莱芜紧贴突出产业 导向和问题导向,在服务十大产业振兴提 升上找定位、谋思路、定措施,围绕支撑 和引领十大产业发展建平台、引人才、抓 队伍. 近年来,莱芜市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 势,采取务实有效的方式招才引智,先后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100多家 高校院所、200多名国内外院士专家建立了 长期合作关系. 为了搭建载体引人才,莱芜市国家级 高新技术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打 造了5万平方米的 孵化器 和18万平方米 的 加速器 ,重点面向新材料、电子信 息、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领域,为高 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相应服务.目前, 已有山东大学动力研发中心等近30家单位 达成入驻协议. 近年来,莱芜市重点建设了高新区、经 济开发区、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 经济开发区、农高区等省级园区平台,建设 了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 工作站和一大批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为各 类人才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瞄准新兴产业引人才同样是莱芜市人 才引进的重点.以中国科学院孟坤博士为 核心的研发团队,在莱芜市创办了山东| 诺基药业有限公司,带动发展起的生物医 药科技产业园,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公司落户莱芜,现在看来,是200% 正确的选择. 提起公司在莱芜市莱城区 扎根的经历,孟坤依然赞不绝口. 就这样,全区从引进孟坤这一名人才 做起,不仅带起一个项目,到现在,7个生 物医药项目已初具规模,在莱城工业园诞 生了一个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 在莱芜形成了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 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带起一个产业 的效应. 注重长效培养 校企合作育才 10月14日,第八届莱芜市职业院校技能 大赛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8 个职业院校的100多名学生分别在设备制造、 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医药卫生等专业技能 上大显身手. 比赛有利于莱芜市高级技术 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此次比赛也是莱芜市注 重人才培养的传统延续. 莱芜市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志刚这样说.目前,全 市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达117个,基本覆盖全市 重点产业以及新兴产业. 莱芜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莱芜市人才培 养的一个缩影.目前莱芜市已经形成了企 业家培训,技能人才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 等的培训体系. 为加强企业家培训,莱芜市实施了企 业经营管理人才 十百千 工程.每年从 骨干企业中遴选10名中青年高级经营管理 人才、100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期分批到国内 外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训.目前已举办 了5期,先后赴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 和地区进行学习培训. 作为工业城市,技能人才是莱芜市需求 量非常大的人群,为了加强技能人才培训, 莱芜实施了 金蓝领 技师培训工程.仅莱 芜职业技术学院就与200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搞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用工需求来设置专 业,形成了 校企一体化 办学模式,受到 教育部的重视和推广.全市各职业院校学生 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扫除身份障碍 创新体制用才 6月12日,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的发动机轴承压盖顺利通过美国通用汽车 公司审核. 据了解,发动机轴承压盖技术是汇金 公司第一次接触,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在产 品热疲劳性能、抗拉强度、硬度、化学成 分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要达到这种近乎 零缺陷的要求,对汇金公司来说是一个比 较大的挑战.而带领团队圆满完成这次挑 战的总工程师陈淦,是山东机器厂的前总 工程师,国内铸造领域的专业人才,正是 他开启了汇金一连串技术创新跨越发展的 佳话. 陈淦总工程师能够落户莱芜,和莱芜市 给予他的广阔舞台有很大关系.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提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 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 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为此,莱芜市重点探索建立了三项机制. 首先是人才流动机制.放手支持优秀 人才到基层一线,到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 华,到最能发挥自己才干的领域建功立业.近年来,该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人才 服务基层活动,像 科技特派员 、 百 名科技人员下乡 、 派驻企业督导联络 员 等.今年又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服务基 层办法、成立 农业专家顾问团 ,引导 人才向基层流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发 挥人才资源最大效益. 其次是协同创新机制.整合人才资源, 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里成立了节水灌 溉器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龙头企业金雨 达公司牵头,19家企业、7家科研单位、4家 示范应用单位参加,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 合.同时,莱芜市还成立了粉末冶金、黑猪、桃、生姜等多个产业联盟,极大促进了 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机衔接. 三是人才激励机制.按照 以价值体现 价值、以财富回报财富 的理念,莱芜市积 极探索建立人才收入分配、激励保障等制 度,很多企业采取了股权、期权、年薪等分 配方式,激发了人才的活力和积极性. 在良好的机制与发展环境的带动下,3 年来,仅莱城区就先后引进院士20名,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6名,海外特聘专家6名,博士 硕士400余名.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因此而 生,形成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 群,对全区工业总量贡献率达到26.7%. 莱芜市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确立人才强市 的战略目标,人才优先发展理念逐步确立,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等方面 不断创新实践,人才贡献率持续走高,人 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未来,莱芜市计划到 十三五 末, 把莱芜市打造成人才高度集聚、机制高度 灵活、创新高度活跃、产业高度发展的区 域,构建起人才实力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适应、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与人才事业相 协调、人才环境建设与人才队伍相同步的 工作格局. 抢占人才高地 助力转型升级 ―― ― 新体制新机制助推莱芜人才发展战略 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养及引进人才工作,出台一 系列的人才政策及措施,政策的覆盖面和含金量不断提升,人 才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人才引进政策 市财政设立海内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资金,通过项目资 助、创业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每个团队不超过2000万元 的综合资助.重大项目实行 特事特办、一团队一策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