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2017-02-27

1 1 ] .王淑君等利用回归模型和 森林生物量转换因子法计算广州市森林碳储量[

1 2 ] .张兴榆 等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 P C C ) 模型分析太湖区 域1980―2

0 0 5年土地利用 变化对植被碳储量影响得出,

1 9

8 0 ―2

0 0 5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为林地、 草地面积减 少, 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1 9

8 0 ―1

9 9 0年植被碳储量减少

6 4

2 2 万t,1990―2

0 0 5年减少

6 8 .

3 1万t[13].魏文佳等采用 I P C C 指南提供方法和参数计算太湖流域

1 9

8 0 ―2

0 0 5年土地利用 类型变化引起的总碳储量变化, 得出

1 9

8 0 ―2

0 0 5年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田的逐年减少和聚居地的持 续增长;

总碳储量变化为

1 9

8 0 ―1

9 9 5年上升

1 55

2 8 .

4 3万t,1995―2

0 0 0年上升153

9 8 .

8 9万t,2000―2

0 0 5年上升157

1 3 .

4 4万t[14].前人针对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 量变化影响的研究一方面使用 I P C C指南提供方法和参数, 这些参数可能与流域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使得结果不精确;

另一方面前人没有全面考虑碳源, 如仅考虑植碳储量;

同时研 究时段均为

1 9

8 0 ―2

0 0 5年.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 考虑土壤、 植被 2大碳源, 研究时段为

2 0

0 0 ―2

0 1 0年, 通过土 壤属性数据计算土壤碳密度, 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地下地 上生物量比值法分别计算地上、 地下植被碳密度, 旨在为合理 确定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

1 研究区概况 选择太湖流域地区为研究区,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 地区, 位于

3 0 °

2 1 ′ ~

3 2 °

0 4 ′ N ,

1 1

9 °

0 8 ′ ~

1 2

1 °

2 0 ′ E ( 图1),太湖 流域地区总面积约

3 7

5 .

0 4万hm2,地处亚热带区域, 气候温 暖湿润, 经济飞速发展.近几十年来,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湖流域土壤类型、 植被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导致太湖流域的碳储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1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

2 .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 (

1 ) 基础地 理数据, 包括流域边界、 各县( 市) 边界等( 来自国家测绘地理 信息局) ;

(

2 ) 土地利用类型, 包括

2 0

0 0 、

2 0

1 0年 2期;

(

3 ) 生 物量数据, 包括

2 0

0 0 、

2 0

1 0年 2期;

(

4 ) 土壤数据, 包括土壤表 层的有机碳含量、 土种平均容量和各土种平均表层厚度( 0~

3 0c m ) .土地利用类型和生物量数据来源于 全国生态环境 十年变化(

2 0

0 0 ―2

0 1

0 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 项目的解译结 ―

7 4

4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6年第

4 4卷第 6期果.土壤数据来源于《 基于世界土壤数据库( H WS D ) 的中国 土壤数据集》 [

1 5 ] .

1 .

2 .

2 研究方法 应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乘积来计算碳 储量.碳密度库主要包括土壤碳库、 地上植被碳库、 地下植被 碳库、 死亡有机质碳库, 死亡有机质碳库由于数据来源缺乏且 占碳库比例较小, 本研究不予考虑.碳密度库计算公式如下: C s t o r a g e= ( C s o i l+ C a b o v e+ C b e l o w)* S . (

1 ) 其中: C s t o r a g e 为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 k g ;

C s o i l 为单位面积的 土壤碳储量, 即土壤碳密度, k g / m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