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7-03-05 |
第二, 在这个平台和资源的发酵 下, 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第三, 我们要在 商业赋能之下实现融合出版, 覆盖全介质、 全渠道 和各种产品形态.一本书引发电子书、 电视片、 文 创产品, 甚至是我们已经率先尝试的 VR 技术 ……融合出版需要想象力, 来开拓一种全新的文 化事业, 最终实现出版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 级.在今年即将发布的 艺术之桥年度系列 中, 我们与国内的新锐设计品牌 本土创造 在文创设 计方面将有 火花四溅 的合作, 艺术之桥 的线 下体验店也已经在规划之中.不久的将来, 也许 会有更多外国设计师、 艺术家加入进来, 让我们这 个项目呈现出更丰富的样貌. 在国际出版发行层面, 完成收购和产业链布 局只是一切的开始, 在具体流程操作以及和国外 团队沟通合作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 方.因此从去年开始, 我们在国际出版发行的选 题方向和流程设计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提出 一体化出版 的概念, 国内内容团队和国外发 行团队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 力求出版品质和出版 效率的共同提升.出版是我们的主业, 也是发展 一切的根基和源头, 相信不久后我们这个艺术设 计图书品牌能够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外文社将推出哪些 重点新书? 我们两年前开始重点策划实施新中国成立70周 年相关产品线, 包括去年开始陆续出版的 读懂中国 中 英文版, 该丛书聚合了国内外顶尖学者, 从战略层面多 维度解读处在深刻历史变革和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 国.此外, 辉煌中国 人民中国 如何看中国 3个系 列也将是我们今年推出的重点项目. 辉煌中国 以图 文并茂的形式, 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伟大成 就;
人民中国 则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宗旨, 纵 览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走过的道路, 体现中国的核心价 值;
如何看中国 系列将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治理之 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扶贫,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角色等 10个方面,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国内外读者进行解读. 您认为什么样的图书内容和出版方式更容易被 国外读者接受? 对外出版 三贴近 原则――贴近国外读者关注 话题, 贴近国外读者阅读习惯, 贴近我们想让世界知道 的内容, 一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基本遵循. 在写作方式上, 我们提倡 小切口大主题 的概念, 就是采用国外读者习惯的表述角度和方式, 来呈现我 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我社刚出版的 老潘看中国 系 列第一本 《我不见外》 由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创 作, 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
30 多年, 写作角度很独特, 内容真实接地气, 第一本书就是用书信的方式讲述他 在中国的见闻感受.此外, 我们还采用纪实文学、 人物对话或访谈等 多角度的呈现方式, 增加内容的温度感.在推广方面, 国际书展是一 种很好的方式, 我们还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出版, 图书有当地的书号, 便于本土征订, 也更容易进入当地主流书店、 卖场等渠道. 您提到的 老潘看中国 系列将主要围绕哪些主题推出?与作 者以前出版过的作品有何区别? 不久前签约的 老潘看中国 系列, 将推出潘维廉一系列全新 的内容, 如潘维廉以前曾写过 《魅力泉州》 , 这次将从 一带一路 的角 度来重新讲述泉州故事.他还将从中国的 第五大发明 这个角度, 向世界介绍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 近几年外文社与数十家海外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20多个 语种版本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遇到过哪些压力?如何化解的? 十九大后, 用多语种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 是外文社对外出版的工作重点和核心.这类选题的国际合 作出版比较活跃, 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 意 识形态不同, 对文本的理解、 出版方式的选择等方面, 都会不同.尤 其是在小语种国家, 语言的翻译转换困难更多.这个过程中, 我们有 自己坚持的原则, 如内容不能随便取舍, 文字不能随便改动, 甚至封 面、 图片都有要求, 总之既要内容准确, 又要让国外读者能看懂、 喜欢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