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 2017-03-21 |
本报记者 路冉冉 通讯员 商积春
2000 年,县福利服装厂倒闭 了,蒋海宣很快在村东闲置的校园 里办起了鞋帮加工厂.
由于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是生手,技术差,产品不合格,返工就 多,机器损坏也多,蒋海宣就拄着 拐杖手把手当起了老师."大胆干,细心裁剪,上上心就行了." 蒋海宣常常这样鼓励大伙.功夫不 负有心人,熟练工越来越多,鞋帮 订单越来越多.接受蒋海宣供货的 宁兴制鞋厂老板说:"离开老蒋, 我们就缺货.""蒋老板人不孬. 热天给俺熬绿豆水,送货进料时给 大伙捎菜买东西,宁可耽误自己干 活,也让我们多挣点加工费."厂 里的女工们说. "当年我动手术时, 家里没钱, 三大娘家哥哥把孩子上学的钱, 二 大娘家哥哥蒋海森把猪便宜卖掉将
2000 元连夜送到医院应急, 要不腿 也保不住. " 蒋海宣告诉记者, 他困 难时, 乡亲们这个伸把手, 那个帮帮 忙, 给了他很多帮助. "受人滴水之 恩, 当涌泉相报. " 蒋海宣说, "在家 门口办这个小厂, 就是让出不了门 的父老乡亲既能种好地、 照顾好家, 又能挣点钱. " 说到未来,蒋海宣充满了自信:"如今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 难,我要靠诚信和质量赢得更大市 场,争取业务越做越大,带领更多 的乡亲勤劳致富奔小康." 回到村里自己办厂 让父老乡亲挣点钱
1988 年, 蒋海宣从报纸上看到 省农科院推荐的一种日本西兰花, 种子750元一斤, 就抱着试试的心态 买了32 元的种子, 然后不断给专家 写信请教种植管理方面的知识. 两 个月后, 满地的西兰花丰收了, 竟然 卖到了1000 多元, 而当时玉米才9 分钱一斤. "靠科技致富, 小小的投入不仅 让我慢慢还清了治病欠下的账, 更让 我找到了自信. " 蒋海宣笑着说.
1990 年, 经姐姐介绍, 蒋海宣进了宁阳福 利服装厂当上了一名学徒工. 半年时 间, 蒋海宣一分钱没挣, 自己从家里 带着面条、 馒头, 住进车间, 白天学徒, 晚上当义务警卫员. 很快, 一件出口 的防寒服上140多片布料如何分布拼 凑, 他烂熟于心;
领活、 领料、 案工、 价格、 销售他了如指掌. 1998年, 蒋海宣 承包下一个车间. 想起几年前种植西 兰花的经历, 蒋海宣咬紧牙关, 当上 了车间主任, 带领30多人踏上了艰苦 的创业历程. 几年下来, 他买了三轮 车, 不仅自己能支撑起家庭花销, 还 经常接济厂里20多位和他一样的残 疾人. 而进厂后不久, 蒋海宣的豪爽、 热情、 聪明、 敬业渐渐地打动了一位 叫王丽的姑娘. 王丽顶住家人的阻 力,勇敢地和蒋海宣走到了一起."这么多年多亏了妻子在我身边支 持我, 我很感谢她. " 说起妻子, 蒋海 宣一脸的幸福. 住在车间苦学技艺 还清外债收获爱情 3日, 记者来到宁阳县泗店镇纸 房村, 在一处20 多平方米的农家小 院里, 见到了拄着拐杖忙着发货的 蒋海宣. 虽然腿脚不便, 但48岁的蒋 海宣看起来精神很好. "1978年我初中毕业后回到老 家,在村里一处50亩的果园里看起 了果园."蒋海宣告诉记者,"冬天没有炉子,我常常冻得浑身哆嗦,夏天阴雨连绵,地上非常潮湿,天好时我就在树下、地上随便 一躺休息."蒋海宣说,那时候他 从来没想过这样的经历给他留下了 病根.八年过去了,村里果园丰收 了,可蒋海宣却渐渐感觉到左腿一 天比一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