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7-07-24 |
2018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强调: 天府新区 是 '
一带一路'
建设和长江经济带 发展的重要节点, 一定要规划好 建设好, 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 特点, 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努力 打造新的增长级, 建设内陆开放 经济高地. 公园城市是将城乡绿地系统 和公园体系、 公园化的城乡生态 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 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把 市民―公园―城市 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新型城 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 建构模式. 首先,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 生 态优美是基础, 生产发展是途径, 生活富裕是过程目标, 生命健康 是终极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保护 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环境 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推动形 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要素引入城市, 把城市融入自 然,真正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城园一体. 其次, 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发 展方式,可以实现百姓富、生态优、 城市美的统一.公园城市建 设需要在集约发展、 创新发展上 下功夫, 努力成为 两山 理论的 示范区.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大 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 旅游等, 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 产业化的统一, 将自然生态优势 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 第三, 建设公园城市要坚持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 体 的生态系统观.这一生态系 统观科学揭示了自然要素之间、 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之间通过物 质变换构成的生 态系统的性质和面貌.山水林田湖草这些自然要素与产城居业这些人文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共生系统,公园城市建设就是要把这些经济自然和社会要素聚合为城市生命共同体, 满足市民对美 好生活的需要, 营建和谐繁荣的 城市公共空间. 第四, 建设公园城市要坚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 福祉 的民生观.建设公园城市, 就是要还园于民、 还景于民、 还绿 于民、 还水于民, 就是让人民共享 生态福利, 为人民提供更多、 更优 质的公共生态产品.因此, 公园 城市建设要坚持生态惠民、 生态 利民、 生态为民, 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营造 文起来、 动起来、 乐起来 全民 参与的浓厚氛围, 让绿色资产真 正变成百姓的生态福利.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 对话人: 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 采访人:
本报记者李世东 济源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把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的基本依据,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 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近年来, 济源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导企业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 绿色发展的路 子.济源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此,
本报记者采访了 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 张战伟, 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 法学硕士.曾任 河南省纪委驻省交通厅纪检组组长, 河南省纪委常 委、 省监察厅副厅长, 河南省委巡视工作办公室主 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让绿色成为济源发展的永久底色 中国环境报: 近年来, 济源 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 结构、 发展动能、 增长方式继续 呈现积极变化.请问, 济源如何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张战伟: 建设生态文明, 关 系人民福祉, 关系一个国家和地 区的未来,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 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明 确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 持的六项原则, 就坚决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作了重要部署, 集中 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 核心和精髓, 是推动生态文明建 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 和科学指南. 济源因济水发源而得名, 自 然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优良, 这是大自然留给济源的宝贵财富.然而, 天育物有时, 地生财 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保 护好济源的绿水青山, 既关乎当 前, 又关乎长远, 是造福子孙后 代的一件大事, 是建设国家产城 融合示范区、 建设又富又美济源 的必由之路.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牢固树 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让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 量的增长点, 成为经济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成为展现城 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我们深 刻认识到, 抓生态环境保护决不 是不要发展, 而是要倒逼产业转 型升级、 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倒 逼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进入 高质量发展轨道.经济发展不 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 而渔, 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舍弃 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 而是要更 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 循环发 展、 低碳发展, 走出一条生态经 济化、 经济生态化的融合发展新 路子. 为此, 必须坚决摒弃损害甚 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 坚 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 时一地经济发展的做法, 时刻绷 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这 根弦, 把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的基 本依据,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道路, 让绿色成为新 时代济源城市发展的真正底色. 中国环境报: 发展绿色环保 产业是解决结构性污染的关键 举措.请问, 济源在这方面是如 何规划的? 张战伟: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产业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具体到济源的情况,重点在以下 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瞄准绿色化、 智能化、 中高 端化方向, 加快技术改造、 绿色 改造、 智能改造, 推进超低排放 改造,促进传统产业 脱胎换骨 .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和要素 保障力度, 引导企业实施提标改 造, 帮助企业降低治理成本, 提 高治理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结 构优化调整, 全面实施煤炭减量 替代, 推动钢铁、 有色、 化工等行 业清洁生产改造, 切实把煤炭消 费占比降下来, 实现能源结构绿 色转型. 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 全面 淘汰落后产能和不达标企业, 开展 散乱污 企业整治.同时, 不 能简单化、 一刀切 , 企业只要 环保做得好, 都支持发展.防止 散乱污 企业上山下乡, 已取缔 的严防死灰复燃.新引进的企 业要严格环保准入, 争取多引进 技术含量高、 能源消耗低、 污染 排放少的企业. 三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对已经有技术、 有市场、 有基础 的纳米杂化、 水处理剂、 富硒等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