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7-08-16 |
二、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1.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 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 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 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 卓越中学教师. 2.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 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 卓越小学教师. 3.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 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 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 师. 4.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 机制,探索高层次 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素质全 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5.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适应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 展需要,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 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坚持理论与实 践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4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三、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 三位一体 协同培养 新机制 1.明确全方位协同内容.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 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 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培养中 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校还需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 2.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 立 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 统筹规划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预测教师需求的 数量和结构,做好招生培养与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高 校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内部 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 中小学全程参与教师培养,积极利用高校智力支持和优质资 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强化招生就业环节 1.推进多元化招生选拔改革.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 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 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提高自主 招生计划中招收师范生的比例.加强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 根据本校特点自行组织测试选拔.设立面试环节,考察学生 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 2.开展生动有效的就业教育.加强养成教育,注重未来 教师气质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师范生树立长
5 期从教、 终身从教信念. 建立完善师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鼓励引导师范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任教.
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1.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公共基础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比重适当、结构合理、理论与 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 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采取将教书育人楷 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等方式,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与 形式.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 ,打破教育学、心 理学、学科教学法 老三门 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 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 2.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紧密结合中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教师教 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将学科前沿知 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 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 3.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推进以 自主、 合作、 探究 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 着力提升师范生 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 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 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毕业论文(设计)在 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4.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 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 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