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7-08-23 |
28 岁的教师卢继龙, 已 经担任了学校的工会主席. 刚来 那段时间, 很不适应.一到晚上, 到处黑黢黢的. 一有空闲, 卢继 龙总会约上一群青年教师, 打着 电筒上 露天网吧 , 一来跟家里 报平安, 二来跟女友联络感情. 到学校
4 年, 她跟我分了
3 次手. 卢继龙说. 信息不畅不仅影响了教师的 生活, 也影响着学校教学. 记者采访时, 全校教师都在 讲一个看似是 段子 的故事: 今年上学期, 二年级语文期 末考试有一道 看图写作 题, 全 年级学生基本都是零分.为什 么?图片的主题是在公交车上给 老人让座, 但没有学生知道公交 车是个啥东西. 只要通了网络, 给学生看个 图片、 放个视频, 也不至于这个样 子. 杨永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不仅网络不通, 公路也不通. 杨永春回忆,
2007 年, 为了迎接 两基 国检, 三桷垭学校修了一栋 三层的钢混结构教学楼, 可直到 2012年才竣工, 整整修了5年. 为 什么?建材全靠人背马驮. 曾经感动中国的 马班邮路 就要从三桷垭经过. 王顺友以前就 给学校送信和邮件, 但比如9月1日 的报纸, 要10月1日才拿得到. 杨 永春说, 信息的滞后, 让教师们难以 跟上时代的节奏.他曾带着学校教 师到成都参加教研活动, 什么微 课、 慕课, 听得一头雾水 . 读书才是最好脱贫路 木里县是凉山州唯一的藏族 自治县, 而在三桷垭, 民族成分更 为复杂, 藏、 彝、 汉、 蒙古、 布依、 苗 等多个民族杂居.由于语言不 通、 风俗各异, 这里的老百姓长期 处在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杨永春说, 2011年, 三桷垭学 校办起了学生食堂, 在免费集中 供餐的同时, 也开始了大宗农产 品采购, 三桷垭乡才出现了历史 上第一个农贸市场.过去, 农民 种的粮食蔬菜, 根本没有拿出来 卖的, 日子自然过得清苦. 尽管这里条件苦, 但娃娃们 的学习热情高得很! 杨永春跟记 者算了一笔账: 如今, 木里县的学 生不仅不用缴学费、 杂费、 书本 费, 每天还有
4 元的生活补贴, 每月170元的住校生补贴. 因为三桷垭学校是全员住 校,所以把营养餐补贴和住校生 补贴'
打了个整合'
,给学生提 供一天三顿免费餐,学校的伙食 比很多学生家里都好. 在杨永 春看来,政策的利好是造成当地 老百姓教育观念转变的主要原 因.1993 年他刚来学校的时候, 学生只有70多人,现在已经达到 709人. 过去当地流行早婚, 所以婚 嫁是学生辍学的一大原因.学校 教导主任吴永春告诉记者, 如今, 教师们去家访, 有的老百姓还和 他们打趣: 你们学校办得好哦! 好得让我们媳妇都讨不到了. 为什么 讨不到媳妇 ?据学 校粗略统计, 今年中考, 三桷垭学 校的高中升学率达到了 63%, 其 余学生基本通过 9+3 职教计划 学习职业技能. 如今, 从三桷垭走出去的学 生, 有的成了技术工人,有的当 上了县委书记,有的成了知名企 业家. 杨永春说, 闭塞而贫困 的生活和身边越来越多改变命运 的案例,让老百姓横下一条心: 送孩子读书才是走出大山、脱贫 致富最好的路. 不过,听说按照规划,我们乡明年就要摘贫困的'
帽子'
,路也要修,电肯定也要通.学校还要修一栋教师周转 房,已经进入招标阶段了. 杨 永春热情邀请记者明年再来看 看,眼里充满希望. 读书, 是走出大山最好的路 ――探访教育脱贫攻坚中的三桷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