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7-09-01 |
教会他们善辨风水,天人合一,与大 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 当然也教会了他 们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适度地利用自 然,改造山水,让大自然生生不息,更好 地为人类服务. 提起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常常让我 们脱口而出的,竟还是那些曾经让人热 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与天奋斗,其乐无 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 胆,地有多大产. 好像大自然只是任人 索取的工具,仅此而已. 有人不仅这样 说,还真敢这么干,于是一连串的闹剧 和悲剧就纷至沓来,给生态环境造成了 累累伤痕, 酿成了地球深重的环境危 机,以至今日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频, 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发,不仅危害 自身,而且还遗患子孙,直接造成了人 类社会的生存危机. 我们真该要认真地审视这个深藏 在青山绿水间的小小奇迹,看看当年中 国人的老祖宗是怎样改山换水、利用自 然的. 按今天有关专家的分析,当年刘 伯温按天体星相原理规划布局,其实已 经完全具备朴素生态学的意义,是古代 生态环境意识在村落建设上的完美体 现. 村口建造的那幅太极图,其实是建 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水利改造工程. 俞源 村地形四面环山,仅在北面有一个小缺 口, 整个村庄就像一只口小肚大的瓶 子,原先那条小溪就从瓶颈处笔直流出 村外,由于雨季时山上雨水滚滚涌入小 溪,溪水流量陡然增加,溪道笔直,出口 狭小,溪水下泄速度极快,瓶颈处短时 间内势必滞留大量溪水,形成可怕的涝 灾. 刘伯温将溪流改成 S 形,就是要把 溪道变长,溪道容积加大,这样可使溪 水下泄速度减缓,使瓶颈口处的水量不 至暴积,溪水可以缓缓流向村庄. 我的眼前这时徐徐铺开一本古籍、 一本经天纬地的奇书. 据说刘伯温少年 时因家贫买不起书,只好凭着 一目十 行 、博闻强记的本领到处 蹭 书读. 一 次他发现书铺里有本昂贵的天文书,便 央求书店老板拿给他看了两遍,老板佩 服他的学识,要把书送给他,刘伯温却 说: 用不着,我已经把这本书全记在脑 子里了. 祖先们就是凭着这样的学习 精神,把浩瀚无垠的天文地理全都注入 了自己渴求知识的心灵,然后再用它在 天地间奋笔疾书,造福人类. 同样,刘伯温也是运用 黄道十二 宫 的理论,才把环绕俞源的山冈变成 神山 ,培育了村民们自觉保护山林的 生态意识. 据史书记载,刘伯温的好友 俞涞还带头在家乡营造过两片人工林 近5公顷. 太极文化日积月累,已经完 全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为世世代代的 村民们认同和崇拜.
(四) 每年的正月十三和六月二十六日, 俞源村都要举行大型庙会活动,其中最 热闹的要数 擎台阁 ,一般几户人家合 一组,搭一个木架台子,台上站立一个 或两三个五六岁的儿童,这些天真无邪 的儿童此时浓妆艳抹,扮演成一台台古 戏中的人物角色,如 桃园三结义 、 麻 姑献寿 、 西游记 、 南海观音 等,台 下由
4 个大人抬着行走. 踩街的队伍浩 浩荡荡,彩旗飘扬,前有仪仗鸣锣开道, 后有五响弦索伴奏. 队伍沿着村道行 走,村民们摩肩接踵,争相观看,一派热 闹喜庆景象. 据《宣平县志》载: 龙宫山洞主庙 在县东北四十里,俞源祀清源妙道正君 祈梦甚灵. 年后春圆梦者众. 庙字始建于南宋, 如今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分正殿、清幽间、两厢及附 属屋,共51 间. 右边三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