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7-09-02

但也因为务实,现在我们看到 的也并不是一个落魄的诗人.我想在这 一点上,浪漫和务实并不冲突. 说起《商界诗人高晓君》的出版,高 晓君说,之前只是喜欢,没想过出版, 这本书能出版都是因为朋友的劝说和帮 助.而问起他的朋友为什麽执地希望 这本书能出版的原因时,那位朋友直白 地说到:「不为其他,就为有一个榜 样,就为有机会读他诗的人,看到在这 个日渐薄情的社会里,依旧有人深情的 活;

看到在这个许多 人说世态炎凉时,依旧 有人内心涌动炙热;

看到无趣的朝九晚五 里,依旧有人能活出诗 意.」对於这个美好的愿望,高晓君表 示自己也很期待,书已经出版,希望在 这个浮躁的社会,高压的环境里,能多 一个人再多一个人,解放紧张的神经, 去内心平静地读一首诗. 随诗集的出版,有人夸奖,也有人 批评,面对各种肯定与质疑,高晓君倒 是很看得开,有人喜欢他很高兴,乐於 又多一个人和他分享诗歌,和他一起读 诗;

有人不喜欢,他也不觉得有什麽, 毕竟各人喜好不同,没什麽可强求的. 诗歌,依然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涌 动,它驻在内心,愿诗歌可以唤起我 们每个人内心中美好的梦.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刘蕊 郑州报道)新闻 界一般把

1897 年11 月24 日定为中国副刊的生 日,如此算来,今年是副刊这种中国报纸特有栏 目诞生120周年,近日,由李辉主编、由大象出 版社出版的「副刊文丛」将高质量的副刊文章集 合起来,集合成为多部书籍.资深媒体人、专栏 作家、《晶报》总编辑胡洪侠的《好在共一城风 雨》是这套文集的首部作品.胡洪侠携带新书做 客郑州松社书店,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 表示,在这个时间节点谈论报纸副刊、出版副刊 文丛恰逢其时,「向中国副刊致敬!向中国文人 办报的传统致敬!」 副刊最初是为了补充因新闻不足而产生的空 白.「诞生之初,作为『附刊』是报纸间竞争的 手段.」胡洪侠介绍.而五四时期,副刊成为文 学革命和知识启蒙的平台,各种思想的交锋,这 也奠定了副刊偏重文艺性、知识性的传统. 胡洪侠说,报纸上的新闻是易碎品,而报纸真 正值得留下来的是副刊文字.《好在共一城风 雨》所收文字,皆是20世纪90年代胡洪侠任深 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主编时写的「编读札 记」.这部书将带领读者看到1990年的深圳文 化界有什麽样的追求,他们发出了什麽样的声音,那一 代媒体人和知识分子创造出了什麽样的文化气象. 在胡洪侠看来,报纸有四个使命:深度、观点、人文、 视觉.其中,传达社会人文情怀的使命就是由副刊来担 当,即使是在报纸不断改版,纸媒日渐式微的当下,副刊 的这个使命也是没有变的.胡洪侠在进入《晶报》后,为 了突出对副刊的重视,遂将《晶报》的副刊改名为「人文 正刊」. 彼时的大众传播还没网络什麽事,报纸兴旺,副刊风 光,作者往往一纸风行.胡洪侠主编的《文化广场周刊》 以「共同的园地,不同的声音」为旗号,「广场」上人多 嘴杂,各显神通,你可兴风作浪,他亦拨云弄雨,吵吵嚷 嚷,果然热闹.在每期的《文化广场周刊》开篇,他都会 创作一篇「编读札记」,那些被自己完好保存的手稿,让 他如今读起来仍「备感欣慰」. 短讯 胡洪侠:最值得留存的文字是副刊商界诗人高晓君 《商界诗人高晓君》 作者:高晓君 出版:中国商业出版社 文:宋卓U 香港诚品书店行销代表容祖恩在记者 会上分享了阅读数.2017年香港 诚品共销售图书110,000种,在成人阅读 结构调查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类 (30%)、人文科学类(23%)和文学 类(20%);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