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7-09-06
口述 历史 【 】

6 责任编辑:朱云毕

电话:89880091 E-mail:05172008@163.

com 乡土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考证 链接 【 】 乡土 杂记 【 】 舂糯米粉 蔡桂林 最近在楚州区发现两幅弥足珍贵的明 末清初田园诗人阮晋的珍贵手迹. 由于年深日久,手迹已呈现残破状. 但 手迹楷体字体,挥洒自如,文采风流. 内容主要描写:农历二月十五花朝日, 当时宴集于肖湖张敏公紫藤书屋的情景. 诗文描写生动,读后犹如身临其境. 在封建社会,阴历二月十五为花朝日, 楚州各官衙、府邸、公馆、私家园林、庵观寺 院都在其前后树枝上扎上纸做的轿马,系 上彩旗,表示迎接众花神的到来. 花朝张敏公招饮紫藤书屋回怀其尊人 …… 诗曰: 两三酒伴过桥东,小友招携别 业中. 穿径不嫌丘壑险,隔篱且喜水云通. ( 是日泛舟放生池)百壶重酿醺人醉,一树 娇花照眼红. 春仲已多北向鸟……吟成却 好……若使花神肯降,只今日谁复能醒,将 那玻璃小盏, 进酒祝芳龄……折东聚文星 若使,花神肯降只今日. 谁复能醒之. 眼青 看梅乐翻成, 蝶翅映带银屏桃……仿佛湘 灵种,风流冶能胜他一部牡丹亭…… 左下 工整地书写着:鹤缑阮晋具稿. 弥足珍贵的 是, 在左下款的左边还钤有阮晋的私人印 章两枚款识. 放生池,又叫古郭家池,因元代龙兴寺 僧郭法亮孝敬父母而得名. 在今之楚州旧 城西北隅. 环池皆树,树外平堤,袁彭年推 官所筑, 池中有敦煌塔, 蜈蚣桥北有大悲 阁,乃蔡漕帅所建. 每当风日清和,游人宴 集登阁者,扶桥而过,几曲长虹,放舟者载 酒而来,一湾明镜,四围则垂柳、绿半城 ( 见 民国淮人汪铭业重抄的 《 淮安龙兴寺志 ・ 放 生池》 ). 阮晋,字鹤缑,清顺治秀才,博览群书, 学行为乡党所推重. 例贡太学考授县佐赠 仪大夫、户部以博学鸿辞征,不赴,为望社 主要成员,著有 《 自吟亭诗集》,辑有 《 同社 唱和录》. 大诗人海宁查慎行为其诗作序 云: 其志洁故其神完,其品高故其词简. 阮氏为淮安山阳文学世家之一, 科第 蝉联,代出名人,阮应商、阮学浩兄弟,阮芝 生、阮葵生兄弟,至辛亥烈士阮梦桃 ( 即阮 式),皆是其后人. 阮晋官至云南司郎中,善 诗文. 有《淮安刘伶台记》存世. 古代淮安田园诗人阮晋手迹欣赏 淮楚阮宏旭 人物 春秋 【 】 家乡有个习俗,在冬至来临之前,家家 都将糯米粉舂出来晒干,用布袋盛起来吊在 半空,以便通风透气或防鼠咬. 农村有句谚 语: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 所以,在冬 至这一天,家家都要吃汤圆的. 依稀记得,汤 圆有实心的,也有包菜馅或猪油馅的. 那时的农村很落后,既没有机械也没有 电力,糯米粉是用人工舂出来的. 至今还牢 牢地记得,用手舂的叫手碓,用脚舂的叫脚 碓. 手碓较简单,选一块约80厘米高、60厘米 宽的四方形的青石块,在中间开凿成一个约 40厘米的圆洞,农村人称之为地碗.另外再找 一根约长1米左右的木棍,粗细适合一般人用 手能握住即可, 上面装上一块圆圆的石头, 约有10来斤重,下面一端嵌上几块铁片,四周 用铁圈将其包住,以防铁片脱落,人们称之 为杵. 这样,一个完整的手碓就成了. 舂粉时, 只需将泡好的糯米倒入地碗 里,双手握杵反复上下舂,直到将米舂成粉 状,取出来用箩子箩一箩,循环往复,直到剩 下少许米头. 那时,我还小,用杵舂不了几下便气喘 嘘嘘,祖父在一旁看着很是心疼,赶紧将杵 夺过,让我在一旁歇着. 手碓,在农村几乎是家家都有,只是一 次舂个三五斤的糯米,且耗时耗力. 庄上较 富裕的人家人口多,一次要舂上几十斤糯米 粉,就用上了脚碓. 这脚碓较手碓,就复杂了 一些. 它的地碗较大,一般在一米见方的青 石上凿洞,然后将其埋在地下,再在地碗的 一方开一条地槽,选一棵较粗壮的带根的树 桩做杵,长约3米左右,将手碓的杵去掉圆石 安在树根一头,在长杵的三分之一处安一个 支点,使用起来比较省力. 远远看去, 脚碓似一头卧着的熊狮,高 昂着头,俯卧着健壮的身体,人们只要在它 的尾部轻轻一踩,狮头就会跷起来,你脚下 用的力越大,狮头就跷得越高,向下舂的力 量也就越大. 随着速度的加快,它的效力也 就越高,一般情况下,一天舂个40来斤糯米粉 是不成问题的. 依稀记得, 那时我和大哥年纪尚小,一 个人根本踩不动,常常是两人合作,他用右 脚,我就用左脚,双方一用力,才能将狮头稍 稍抬起. 八叔力气大,他踩脚碓是村里出了 名的,他站上脚碓就威风八面,只见他双手 背后,挺直腰板,两脚轮流交替踏着狮尾,一 用力,狮头就高高昂起,一起一落,糯米在地 碗里上下翻滚,不一会,粒粒糯米就变成了 雪白的糯米粉, 八叔一边轻松地踩着脚碓, 还一边和人谈笑风生, 如没有旁人在场时, 他就会一边踩一边唱着自编的小调. 那时, 我和大哥最喜欢听八叔唱的小调. 现在的糯米粉都是机械加工出来的,它 的粘性没有舂出来的好,上了年纪的老人都 怀念那时的糯米粉,说是吃起来香甜,有粘 性、有嚼头、有咬劲. 最近, 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访问了 十五岁参军,现已年近八旬高龄的何衡昆 同志. 可能是军旅生涯,战斗的洗礼铸就 了他精神矍铄、腰板挺直,说起话来铿锵 有力,仍保持着军人的风采. 他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受人尊敬、不 居功自傲. 我们在亲切攀谈中,他敞露胸 怀壮志说:虽已是地老天荒、往事如烟,却 仍梦魂牵绕,难以忘怀. 他1934年出生,15岁参军, 毕业于华 东军事政治大学第一期,先后两次赴朝参 战,多次荣立战功,并三次荣获朝鲜人民 民主共和国军功章. 转业后,任清江拖拉 机集团公司工会主席, 是爱国拥军模范, 淮安市驻军荣誉政委,部队 思想政治工 作和科技练兵顾问 , 市国防教育和关心 下一代委员会报告团成员.在2000年抗美 援朝战争50周年时,被推为老战士访问团 团长率领英雄、模范、功臣和老战士代表 赴朝鲜访问,毛主席二儿媳邵华、孙子毛 新宇随团同行, 受到各地军民们热烈欢 迎. 他在担任清拖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期 间, 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老军人老党 员,是党和人民培养大的,牢记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给职工做 了很多好事实事,深受群众认可. 他先后16年被省、市评为先进、优秀 和模范工作者,还获得市人民政府一等功 的殊荣.他是一个离而不休,闲不住的人, 又是一个忘我奉献的人. 他离休后,一直 活跃在部队、院校、机关、工厂,对青少年 一代进行爱国主义等革命传统教育,先后 在全国各地作报告700余场次. 他还被北 京人文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聘为客座教 授. 他注重调研和学习,积累了大批有关 文史资料, 并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稿,有 多篇论文在国家和各级书刊上发表.最近 他写了5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作品刊登在 淮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 淮安与抗美援 朝》一书中,并任该刊的编审.在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之际,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老党员,他 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辗转反侧、寝食难 安,于是奋笔疾书题为 《 正义必定战胜邪 恶》一文,追忆那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 争年代,怀念幸存者,缅怀逝去的亲密战 友. 林海峰 两次赴朝参战的何衡昆同志 阮晋手迹 行兵布阵 栏目策划:淮阴棋协 欢迎读者和棋迷朋友将答案寄淮阴区老干 部局: 淮阴区象棋协会, 或者发送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