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7-09-08
8 责任编辑 沈群 美编 赵磊 校对 胡玉萍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悦读

电话: 028-86641711 Email: xwb93@126.

com 本报地址:成都市新华大道通锦桥路93 号本报法律顾问:何佳林13908228502 办公室:028―86632091 总编室:028-

86641711 028―86646411 地方新闻部:028―86242769 广告经营中心:028―86642864 邮政编码:610031 订阅处:全国各地邮局(所) 每份零售价:1.5 元本报激光照排成都兴弘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月25日, 初秋蓉城, 阳光正好. 作家蒋蓝携新书 《踪迹史》 亮相成都宽 窄巷子的见山书院, 一场新书分享会, 道出 他与 《踪迹史》 、 与写作的故事. 新出版的 《踪迹史》 , 是蒋蓝在多年前 出版的 《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 基础之 上, 再经细致梳理后, 真正还原的一段西南 地区晚清历史. 历经五六年, 行至

24 个县市, 蒋蓝的 《踪迹史》 有历史感更有真实感, 整本书大 概呈现了

7 种文体, 譬如散文、 诗歌、 箴言 录、 新闻实录等等, 不同文体装填合适的内 容. 全书分上下两册, 共55 万字, 近800 页. 作者用文字带读者 穿越 到1850 年-

1900 年间的四川, 通过追寻四川提督唐友 耕的踪迹, 道出晚清四川的官场史、 军事 史、 民俗史、 植物史、 道路史、 城建史乃至风 化史. 用一个人 盘活 一个时代 要说名气, 唐友耕是不如石达开的. 但 《踪迹史》 的封面, 却鲜明写着 唐友耕与石 达开、 丁宝桢、 骆秉章、 王 运等交错的晚 清江南 的字句, 显然, 全书是通过唐友耕 的视角进行讲述的. 为何会选择一个不那么有名气的 主 人翁 ? 蒋蓝在 《踪迹史》 上卷的第13页稍作 了解释: 一个没有被历史的手电筒照亮的 人, 未必就是庸碌之辈. 在我看来, 乃是他 蛰伏于历史的地表之下, 安享他不便于见 光的富贵和仙境. 记者了解到, 蒋蓝曾用了两三年时 间研究石达开, 而在这期间, 石达开的对 手――唐友耕却在蒋蓝看到的资料中不 断出现. 有好奇也有疑惑, 蒋蓝开始很认 真地查找唐友耕的资料, 结果竟然找不 到一篇像样的文章. 为还原历史的细枝 末节, 蒋蓝决定正式介入对唐友耕的研 究. 这一研究, 蒋蓝收获颇丰. 他发现唐友耕曾参与过李蓝起义, 和 石达开、 骆秉章、 王运、 丁宝桢等重要人 物都有联系, 如果要把1850年代西南地区 的历史通过一个人来盘活, 除了他找不到 第二个人. 蒋蓝曾如此表示. 通过追寻唐 友耕的踪迹, 蒋蓝发现, 不仅能把石达开进 入四川、 李蓝起义失败两股巨大的势力串 联起来, 更能看到四川当时的政治、 军事、 民生、 官场、 物产情况, 从踪迹入手还能带 动了解地缘风物. 在蒋蓝的 《踪迹史》 里, 晚清四川提督 唐友耕是一个极复杂的人物. 他的世界观 决定了他只能把杀戮视为人生的最高律 令. 一个人从杀戮中获得技艺, 从血泊中提 纯对生命的经验, 并扩展至他的刀刃之外 的世界. 虽以唐友耕的视角为主, 却可以发现 晚清四川的官场规则、 司法内幕、 军队实 情、 社会经济水平、 起义反抗者的激烈缘由 以及当时的民情与民俗. 蒋蓝看中的, 就是这种以小见大. 在蒋蓝看来, 踪迹史不是为传主树碑 立传的文体, 它是利用一个人物的自然地 理行踪与交际行踪, 从而勾勒出一个具体 时代的山川风物、 具体人物的生老病死与 时代作用于具体人事的喜乐伤痛.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