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 2017-09-09 |
写 文化领域的蚀变为第二主题;
写女人 对人生和情感的态度才是隐藏着的第 三主题.正是因为第三主题引起读者 纠结最多最沉重, 评者才发现, 这是作 者的构思初衷, 才把准了作品的脉络, 从宏观和微观发现某种幽微的指向. 道理就像某些所谓的专家初读莫言的 作品不一定喜欢, 甚至投给刊物还吃 闭门粥一样, 那是因为没领悟出作者 孤心苦诣所构建的寓意. 一部作品特别是长篇, 大多都蕴 含着多重主题, 有时连一篇 豆腐块 副刊文, 都有许多幽微的指向, 如果真 能一读了然, 谁都想去指手画脚当评 论家了.这就是人们常说, 大多评论 家比作家清醒,是作家的 指南针 ――貌似有些过, 但不是没一点道 理. 总之, 即便是名作家, 不需要把精 力过多地放在研读理论作品上, 但若 能静下心来经常去研究经典, 偶尔读 些文艺评论还是有益的.关键是不少 人在这条线上还处于爬行状态, 因为 自满, 无异于给自己设置了瓶颈, 其作 品岂有不平庸之理? 个人以为, 凡是写作者都当切记: 树大易生虫, 人有点本事爱自大.写 作人不能瞧谁的作品都不顺眼, 更不 能以为有个 本本 就是 家 .写作要 走得远, 还得隔三差五看点评论, 研究 一些具特色、 有个性的作品, 多问几个 为什么, 才知道自己走到哪个 弯 , 上 了哪道 梁 .否则, 南辕北辙太久, 回 头难, 下山更难. 作者需自知到了哪个 弯 本报讯 近日, 渠 县作家戴连渠新作 《宕 渠流韵》 由中国文联出 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 录了作者近两年来走遍 渠县
6 0 个乡镇采写的
6 0 篇历史风物散文, 以 游记的形式, 全面记述 了宕渠大地的历史文 化、 自然资源、 遗址遗 迹、 风土人情、 民俗文化 和祠堂文化, 以及现有
6 0 个乡镇的历史沿革, 辅以600幅 珍贵的人文、 地理彩色插图, 真情 讴歌了宕渠大地深厚的 历史文化底蕴. 戴连渠, 笔名石桅、 石桅子, 是中国诗歌学 会、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他曾当过教师, 写过新 闻, 当过城管, 做过文 秘, 下过乡镇, 干过督 查.多岗位的工作经 历, 练就了敏锐的洞察 力, 其利用两年中的节 假日收集了大量的史实 资料, 并专程实地了解、 拍片, 再现家乡古朴特色, 继诗文 集 《五味集》 、 历史散文集 《宕渠遗 存寻觅》 之后推出了厚重的 《宕渠 流韵》 . 该书4
0 万字, 宕渠四子 齐 上阵助兴, 著名诗人杨牧题写书 名, 鲁迅文艺奖获奖者周啸天和 乡土作家贺享雍题词, 邓小平理 论研究专家李学明作序.李学明 称赞:欲晓宕渠史,来读流韵书. (杜荣) 一对麻雀依偎在檐下 与我对视, 满眼羞怯不安 我的脚下躺着几粒黄橙橙的谷子 两只麻雀歪着头, 彼此探询 迷惘的眼神被风卷来卷去 我悄悄移动脚步, 试图给他们 制造一个安宁的环境 麻雀还是迟疑不前 朝夕相处, 善良的麻雀 早已洞悉了人类的弱点 但麻雀从不揭穿 与麻雀对视, 我终于找到了 童年时捂着眼睛向一只麻雀靠拢的理由 深秋的柚子 好像微缩版的太阳 在故乡空旷的庭院, 闪光 发亮 冷锋过境, 枝叶都在颤抖 果实都已坠落, 而你 却在孤独中静静地坚守 有人试着 在丝绒般的日光下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