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 2019-09-01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A
2 9
2 0
1 6 年4月6日星期三 责任编辑: 祝鸣华 编辑
邮箱: z mh @x mw b . c o m. c n 永不泯灭的科技之光 伍晓文 稍稍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 都知道,建于 ! #$ 年的江南 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末洋务派在 沪创办的一家军工企业,其生 产规模、制造装备和技术水平 堪称当年国内业界的执牛耳 者.中国第一台机床、第一批 无烟火药、第一炉钢……无数 个国人引以为豪的 第一 都 诞生在这里.光阴荏苒,在近 代中国惊涛骇浪般的变革中, 江南制造局虽数度沉浮,却始 终傲立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潮 头,原因何在?答案就藏在档 案里.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江南 制造局共 %&
卷,详实反映了 其创立过程及早期运营状况. 档案显示制造局的附属机构众 多,翻译馆无疑是最引人注目 的一家.还记得 '
&
!&
年上海 世博会中国船舶馆门前广场一 侧的那幢两层中式小楼吗?那 便是当年翻译馆的所在地.翻 译馆的创设与洋务派奉行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指导 思想不无关系,既然要 师夷 长技以制夷 ,须得了解西方 科技的来龙去脉.于是,徐寿、华蘅芳等一批当时国内杰 出的科技精英在翻译馆这方小 天地里,与傅兰雅、伟烈亚力 等外国传教士合译西书. 短短数十年间,共翻译各 类西方著作 !(&
种、)&
*$ 卷,其中以科技图书为大 宗. 俗语云: 打仗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 在群贤云集的 翻译馆中,就有这么一对父子 搭档―― ―徐寿与徐建寅.作为 翻译馆的创始人,徐寿早在江 南制造局成立前,就以 研精 器数、博学多通 而得曾国藩 的赏识, 受聘于安庆内军械所. ) (* 年,徐寿出任江南制造 局襄办.上任伊始,他即倡议 翻译西书.不料,这一建议被 曾国藩一句 未得要领 给驳 了回来.百折不挠的徐寿索性 来个 先斩后奏 ,他一口气 译成 《 汽机发轫 》 等+本科技 著作,然后送呈曾国藩,终于 博得曾的赞许,这才随了徐寿 的心愿,组建起翻译馆. 徐寿最突出的贡献在化学 领域.中国第一本无机化学教 材《化学鉴原 》 即为徐寿和傅 雅兰合译.然而,在徐寿生活 的那个时代,莫说外文字典, 连阿拉伯数字也鲜有使用,要 把西方化学术语用中文准确地 表达出来,简直是一项无法完 成的任务.可是,这难不倒译 书心切的徐寿.他请傅兰雅口 述书中的原理,再根据自己的 理解以恰当的语句转述出来. 经过徐寿的妙笔生花, 《 化学 鉴原 》 行文流畅,易读易懂, 为国内各学堂广泛采用.清末 革命党人还曾以此书作为参 考,试制炸药. 更值得一提的是, 《 化学 鉴原 》 附有一张 《 中西名元素 对照表 》 ,罗列了 (, 种化学元 素的译名,如钠、钾、钙、铝等.这些译名的问 世当归功于徐寿首创的化 学元素汉译法则: 取罗 马文之音首,译一华字, 首音不合,则用次音,并加偏 旁以别其类,而读仍本音 . 这一法则以及 《 对照表 》 内的 -( 个元素译名一直沿用至今. 徐寿的次子徐建寅在翻译 和科研领域可谓 青出于蓝 , 他 屡出奇思以佐之 ,成为 徐寿工作上的左膀右臂.! ( 年,他协助徐寿、华蘅芳制造 出我国第一艘机器动力兵船 恬吉 号 (后改名 惠吉 号),拉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 的序幕.! *% 年,徐建寅又以 驻德使馆二等参赞的名义,远赴 英法德等国企业参访,成为中国 第一个公派出国进行技术考察的 科技人员.这正应了 虎父无犬 子 那句老话. 徐寿父子的故事只是翻译馆 传播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一个缩 影.可以说,从这家 !% 世纪中 国最大的翻译机构射出的科技之 光不仅照亮了江南制造局的前进 之路,也为民族工业的启航指明 方向.世事如白云苍狗,翻译馆 的小楼虽存,却已物是人非.幸而,有了制造局档案的存世,才 让后人得以更多了解这家集军 工、造船和科研于一体的近代大 型官办企业,才令百余年前迸发 出的科技之光永不泯灭. 老上海南 京路上四大公 司的成功秘诀 是什么?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白子超 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 人恶之# 为民父母! 行政! 不免于率兽 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 为其象人而用 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 《 孟子 ) 梁惠王上 》 这是孟子与梁惠王 ( 即魏惠王 ) 长 篇对话中的一段. 孟子所说大意是:当政者的厨房里 有肥肉,马棚里有健马,可是老百姓面 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 是当政者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兽类互相 残杀、蚕食,人们尚且厌恶;
做老百姓 的父母官,主持政务,却不免于做率领 野兽吃人的事,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 父母官呢?孔子说: 第一个制作木偶、 陶偶来殉葬的 人,他该会没有后代吧! ( 孔子这样痛恨 ) 就是因为 木偶、陶偶太像人了,却用来殉葬. ( 用木偶、陶偶 殉葬尚且不可 ) 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 这段话透露了诸多信息,核心是孟子对民众生活 艰难、生命脆弱的关怀和担心,以及对当政者的揭露 和批判.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并非仅指魏国,天 下诸国皆是如此.面对这种残酷现实,孟子痛心不 已,义愤填膺,所以对一个大国之君毫不客气,当面 指责,说各国君主的作为实际上等于 食人 ,不配 为民父母 .从书中原文可知,孟子是在对梁惠王讲 政治杀人 的道理.读书至此,不禁为孟子的襟怀 和胆识大声叫好. 视执政者为民众父母,自孟子始,于是亦有 子民 一说.这个比喻,缘于亲亲相因的伦理观念,用 意不错,影响深远.如今批判父母官之说,根据是现 代民主观念.其中,最先进的说法是,民众当家作 主,执政者是民众的公仆.公仆云云悦耳悦目,然而 多年来所闻所见,常有尚不如孟子 为民父母 之事.这又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的巨大反差. 孟子是雄辩家.他让自己的话更有分量,搬出了 孔子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主张薄葬, 不仅 对活人殉葬深恶痛绝, 而且反对人俑殉葬, 因为人俑太 像活人了.尊重人的生命,是最基本的 人道主义.但凡一个人,都不能在生命 面前无动于衷.用人俑殉葬尚且不可, 一国之君又怎能让百姓活活饿死呢? 孔子的话为人所熟知,说 无后 , 是诅咒, 是骂人, 犹如民间的 断子绝孙 .孔子的愤怒 和痛恨, 缘于他对愚昧、 残暴的人殉现象彻底否定.据 学者考证,人俑诞生在春秋时代.有人孤立地将其与 人殉相比较,认为是一种进步.然而,全面、深入了 解历史的孔子不这样看.他说: 涂车, 刍灵, 自古有 之,明器之道也. 为刍灵者善. 为俑者不仁,殆 乎用人乎者. ( 《 礼记 ・ 檀弓下 》 ) 大意是:用泥做车 子, 用草扎生灵, 自古就有了, 这才是制作随葬品的方 法;
用草扎生灵的人心地善良,制作人俑的人心地不 仁,近乎用人殉葬.在孔子看来,人俑不是什么值得 肯定的发明,相对于泥车草马,是历史的一种退步. 始作俑者 已是今之常用成语,指称某种坏事 或恶劣风气的肇始人.而如果孟子不记,则孔子这句 名言就湮没了. 文化杂咏 * 解诗 胡中行 诗文 孙绍波 图 稚子垂髫学古诗! 遍身罗绮诵无疑+ 却将城市解城里! 尴尬教材尴尬师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 蚕人.此蚕妇,宋诗也.以其浅易之诗风,入小学教 材甚妥.然首句 入城市 ,师多解作 入城里 ,不知 市 字当为买卖义也.考教材,亦作如是解.此 类常识性错误,教材中亦自多多,不足为奇矣. 木屋苏剑秋那天风雨交加凉意习习.来到瓦根 湾畔卑尔根最古老的区域―― ―布里根旧 城区,探寻极具中世纪遗韵的小木屋. 当你一脚踏进巷子,见到两旁全是 木制房屋,商铺人流,空气中充溢着中 世纪情致,仿佛进入维京时期的繁华和 奢侈.穿梭在木屋之间,风雨沧桑历史 见证,虽已东倒西歪,依旧看得出它曾 经的辉煌.踏着留有岁月印痕的青石 板,聆听霏霏细雨有节奏的音韵,倏忽 间隐约看到当年德国商人们忙碌的身影. 据说,留下的这些小木屋是 ! 世纪初卑尔根大 火之后重新修建的,为中世纪时期的汉莎风格.自古 以来卑尔根就是靠港口兴旺且商业十分繁盛的城市. 几个巷子成排小木屋就是当年德国商人的住所,他们 往来于瓦根湾收购新鲜的鳕鱼,制成干货运回德国销 售.汉莎木屋恰恰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也是卑尔根 历史的象征和缩影. 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忘返.我注意着每一个细 节,布里根区小木屋依山而建,一座座原木建造的木 屋连着相通,我从巷子尽头上楼,沿扶梯上上下下, 每座木屋楼上均相通,不用走地面就可以走到巷口. 偶尔从窗外望去,露天咖啡馆的遮阳伞艳丽的色彩映 入眼帘,温馨而和谐,如一幅北欧风情画. 瓦根湾雨停放晴,阳光穿透云层,港湾中停泊的 大桅黑白相间的渔船特别显眼.信步来到废墟上建造 的卑尔根布里根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细读卑尔根的古 往今来,各种古船、艺术品和日用器具等等,是卑尔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