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7-09-13 |
30 年过去了, 她依然用最大的真实面 对着文学、 面对着世界也面对着自己. 于是, 在朱文颖身 上, 总焕发出某种 新人 的气场. 就我的感受, 这种 新人 之感, 不是指向稚嫩, 而是指向活力与不曾被磨损的 生命力, 如果你也写作了
20 年, 你就会明白, 这是多么值 得骄傲的一件事. 与前面这三位 70后 相比, 接下来我要写的这三位女性 作家, 当年并未忝列画中, 但她们的成就于今也是有目共睹. 鲁敏, 前不久她来郑州, 带着她的新长篇 《奔月》 . 周末 我猫在家里, 用了两天多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这部作品. 我觉 得这部作品跟以往的鲁敏稍稍拉开了一些距离, 从中能够 看到, 如今的鲁敏又在酝酿着新变. 这符合她一贯的冲劲 儿, 她要向前, 不断地向前. 相较于那种 骄傲的消极 , 鲁敏 从来都是 骄傲的积极 着.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新作里 写了 逃离 , 但更多是写了 逃离 之后的 寻找与建立 . 其实, 我倒是从中看出了主人公在日复一日、 机械的寻找中的 那种深度的痴迷, 我宁愿相信, 那是一种深深的依赖, 是每 个人或许都有的一种 乌托邦情绪 . 对于这种 乌托邦情 绪 , 我除了会发出叹息, 怜恤人的无力, 也会不由得致以深 切的敬意, 因为, 当这种 乌托邦情绪 成为了人 深深的依 赖 时, 那种只有文学甚至宗教才能书写与理解的生命阴 面, 便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读作品如读人, 在一定意义上, 这个判断也是成立的. 由此, 我不由得要拿作品去对应鲁敏 其人了. 鲁敏不含蓄, 她不惮于谈论自己对于写作的野心, 并且堂堂正正地宣告出来, 在我们的文化中, 这需要多大的 勇气和信心. 我想, 写作中的鲁敏也是在日复一日、 机械的 寻找中怀有着深度的痴迷, 她依赖这种 乌托邦情绪 , 将自 己全部押了上去, 于是, 她理解自己笔下生命的幽暗;
于是, 那种我们常常盼望的、 对于文学信仰一般的虔诚, 便在她的 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乔叶, 我们既是同行也是同事, 相知相伴许多年, 更是 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熟知, 她的那些小周旋, 她的那般大举 措. 有人带着表扬又不无讥讽地评判她 劳模 . 我感叹, 在 写作的态度上, 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劳动模范. 同样, 乔叶 近来亦有新作 《藏珠记》 问世. 从上一部 《认罪书》 到这一部 《藏珠记》 , 乔叶写作的跨度之大, 既令我感到了何以如此, 又令我感到了毫不意外. 感到何以如此, 是我面对乔叶的写 作能力时, 再一次感到了吃惊, 她真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 通, 上手就是行家的模样;
而毫不惊讶, 则是因为, 其实乔叶 的写作能力早已经被我确知并且信任了, 从散文到小说, 鲜 见她失过手. 她就是能够从一部反省现实的沉重之作大跨 度地迈到一部穿越的爱情小说, 这背后, 站着一个能力全面 的作家, 既能举重, 亦能跳高. 而且, 反省现实 与 穿越爱 情 都只是简单的标签, 这两者之间, 在我看来, 贯穿着的, 都是乔叶严肃打量世界的目光. 她很积极, 积极地思考, 积 极地以小说家的方式去处理时代那些紧迫的问题.
20 年来, 乔叶在变, 但又一直没变, 甚至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 她只是在形式上换了很多种打法. 她对现实世界的深度痴 迷和介入, 以及化繁为简的能力, 的确让我们有更多的期 待, 期待着她再次给我们创造奇迹. 没准儿举重、 跳高之后, 她下一次又发力去跑马拉松了, 而且, 不出所料, 一跑就给 我们跑出了一个好成绩. 梁鸿是河南南阳人, 南阳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由于地 理和区位所限, 南阳的传统文化相对要完整一些. 在河南, 没有哪个地市比南阳的文化人多, 大学生最多, 作家也最 多. 老一辈的像姚雪垠、 卧龙生、 痖弦、 宗璞、 田中禾、 张一 弓, 都是南阳的, 后来的比如二月河、 周大新、 柳建伟, 廖华 歌等等. 而梁鸿, 我觉得是其中的佼佼者. 让大多数人知道 梁鸿的, 是她的 《中国在梁庄》 以及随后的 《出梁庄记》 . 读完 这两部作品之后, 我最深的感受就两个字, 疼痛. 很早以前, 张宇老师写过一部作品, 叫 《疼痛与抚摸》 . 而梁鸿这两部作 品, 没有抚摸, 只有疼痛. 这种疼痛, 是痛失乡村之痛, 也是 城市化和现代化之痛. 这种疼痛, 未必有对错, 但却掺杂着 我们八九不离十的情感执念. 在她最近的新作品 《梁光正的光荣梦想》 中, 梁鸿写了 一个父亲的一生, 其实认真想想, 这是我们共同的父亲. 他 们被时代而裹挟, 精神和肉体相互分离, 更为悲惨的是, 它 们一直在分离之中, 直到支离破碎. 这是个人的悲剧, 更是 时代的悲剧. 如果说我们都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话, 我们的父亲更不能. 他们多次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