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7-09-21 |
?为不道早已;
?为养生之道;
?为养 生效验;
㈤为养生境界;
在「柔弱」 、 「处?」 、 「不争」 、 「清静寡欲」 、 「知止知足」等养生之道 基础?,证成《老子》㈧?经养生之道而成的效验DD婴儿、朴、愚、无不为、长生久视、全 己利?、新成、无遗身殃.此㈧?养生的效验,当能让吾?体认《老子》生死观的重心所在, 以为何谓生命的逆向思考.继之,本论文第?部份以《庄子》 「道」与「生死」的相应诠解,为 本章立论的重点,期会通《庄子》生死观的真正意涵所在. 《庄子》的道论,大体而言,?为客 观的形?实体,?是主观的心灵实践,以探究《庄子》的生死观,重视的是精神与「道」相 应而逍遥?任,无所拘限,而能使?我精神臻?真?等最高境界,忘却生死. 《庄子》以精神生 命为养生效验依则所在,而其养生效验,则可析分为「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外境所摇荡」 、 「形体与精神,无所?累与亏损」 、 「外物无法伤害」 、 「保身、全生、尽年」 、 「入於纯 ?境界」 、 「长生」等?,以为其护养精神生命的实践成果.最终,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就《老子》最终的养生效验而言,则是依「道」养生,因为善养生者,应能依道修养,与物无争,并 能善於与万物和处,如是,当能臻?无死?之效验,并成就《老子》??格的典DD圣?, 此实因圣?整合了既形?而又内在的「道」 ,根本实现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庄子》所言养生之 道,首要於顺乎?然之法,因顺乎?然,?能保全形躯而无强为之祸,亦因善养?然形躯生命, ?能享尽?然?与之寿年,因此藉由「仰?而嘘」 、 「坐忘」等养生方法,以使心灵黜弃聪明, 离形去智,与大道相通,忘乎形体而得精神生命的逍遥?在,如是真实悟道,不矜固?我形躯, 则能免於形躯之累,而益於精神生命的逍遥??,因此《庄子》?养生的?高境界,即诚 如「??」 、 「神?」 、 「圣?」 、 「真?」般的逍遥?在,其要旨所在,只是无私无己,超越世 俗外在之相,以应无穷之境,如是精神清明无待,?能达致涵养精神生命的超越境界. 作者简介 苏慧萍, 目前为国立高雄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候选?, 并为慈惠?护管理专科?校专任讲师. 曾发表: 〈阮籍生死观研究〉 、 〈嵇康生命观研究〉 、 〈论罗钦顺的理气思想〉 、 〈论《老子指归》与 《老子道德经河?公章句》的?道思想〉 、 〈 《老子道德经河?公章句》的圣?论〉 、 〈 《列子》生命 美?的思想〉 、 〈 《庄子》生命美?的思想〉 、 〈阮籍生命美?的思想〉 、 〈论《庄子》知识论的思想 进路与究竟意义〉等单篇论文. 目次-目 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研究围・2
第三节 研究目的・2
第二章 现代生死学
5
第一节 现代生死学的起源、发展与分类
5
一、现代生死学的起源・5
二、现代生死学的发展・6
三、现代生死学的分类・7
第二节 生命伦理学
8
第三节 死亡学・9
一、死亡教育・11
二、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12
三、悲伤辅导・13
四、殡葬管理・15
第三章 《老子》的生死观・19
第一节 《老子》的道论・19
一、道的超越义
20
二、道的内质义
21
三、道的发用义
22
(一)复反归根・23 目次《老》 《庄》生死观研究 -目2-
(二)周遍灵动而不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