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 2017-09-25 |
周丽坚守,周凤进取;
第2页共7页周丽柔美而极富韧性,周凤刚烈而不断寻求新的生活.周丽主要经历在农村,在基层,她的婚姻 曾经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丈夫抗日殉国之后,她从对他的不尽思念中仍得到心灵抚慰.全国解 放以后,仅因丈夫是在国统区抗战牺牲的,由此受到政治歧视,而她衷心不改.她长期不能接受 罗南民纯真的爱情,但在文化大革命的苦难日子里,她一旦动心,爱上了,就决心用爱唤醒已经 病成植物人的罗南民,终生不渝.你过去的作品中多次写过柔美、善良、坚毅的女性,但情爱的 深沉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不用说,作品的总体构思和行文走笔的细微处,都显露着出 色的对比艺术.周凤则是一个经历过战争考验的女性,解放后被称作 老红军 、 老革命 的上 层人物.这个形象不简单,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她信仰坚定,斗争果敢;
同时,她对情爱有着 寻常女性的正当激情与渴望.三次婚姻,写出了她政治生活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境遇,同时也写出 了她个人情感生活的起伏变迁,真实可信.如本书的 说明 所告白的,这不是政治小说,也没 有着重于当代政治历史的正面展现,但政治给予人的影响却又真真是无法避免.也不必避免的. 全国解放,新的政权建立,她进入城市,成为一个领导者.她工作努力,作风廉洁,却自恃立场 坚定,拒绝给亲人以任何支援与帮助.所谓 划清界线 ,曾给亲人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和伤痛, 给她自己和家庭带来政治上的稳定与平安.掌权者的地位,政治上的优越感及出于私心的戒备, 使这个本来激情如火的丰沛心灵封闭了,凝固了,冻结了.只有在身陷文化革命的大混乱之后, 才觉悟过来,接近民众.回归人情.这一笔,写得深刻,使这个形象厚实,有回味.再者,看得 出,对待这个人物,你笔下有情,同时又笔下留情.周丽那么身处逆境而不得不援手,对这个妹 妹依然待以宽厚之心,理解、体谅、关爱:作家的心与这位姐姐的心是相通的吧. 我查阅了一下,你在
1991 年《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鲁彦周卷》 自序 中说过,对于一 个作家来说,使命感和为什么写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不能使文学的负担过重. 太重了就使文 学的灵魂负担不起了 .我很同意你的意见,八十年代我读了很多长篇小说,常常觉得一些小说 人物身上,历史的、社会的、尤其政治的负载太重,几乎一切描写都向政治内容靠拢,使得生活 的丰富性和心理描写的深度受到很大局限.这是当年 反思 的情结使然,并不奇怪:不过艺术 的探索确实显得重要而迫切了. 自序 中又强调,此后的创作当 努力摆脱过重的非文学的负 担 ,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 有思想的艺术境界 .我由此感到一位老作家的诚挚、谦虚的心声. 我以为,这种追求你在八十年代的创作中就陆续实践着的,即尽力把创作的激情与对生活的思考 及艺术的把握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就见于作品中的形象世界.这部《梨花似雪》是又一次自觉的 成功的实践.这样说当然并不妨碍我认为这部作品还存在的缺点,比如三妹周彩的形象缺乏生命 力,让她解放后失踪多年,也就是放弃描写了.周凤的丈夫――小师政委方青、黄承、匡星,虽 然各具一定的风貌,对不同时期的周凤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及不同方式的情爱,但他们的心理深 度是不够的.即如周凤这个贯穿全书的人物,多方面的生活仍然写得不足,在她的身上仍有政治 内容过重的痕迹. 关于写法,我以为也在实践着你的追求.全书以 我 的叙述为主,主要采取历时性的叙述, 而这里的 我 却是多个人物代称,包括作家柱哥儿,柱哥女友沈沉(亦为周凤的秘书),包括罗 南民、周丽,也包括周凤的日记.多个 我 ,组成多个视角,也就从客观叙事和主观叙事等多 方面地表现人物的命运与人生故事,从而把人物的心理展示和作者时山川风物的抒情描写,达到 淋漓尽致、深细入微的地步.至于 一书两式 ,虚构故事与回忆纪实交错进行的写法,乃是艺 术构成上的一种尝试.纪实中关于巢湖地区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是乡情风味很浓的散文,我读起 来是有兴趣的.虚构部分,文笔饱满酣畅,风格倾向于 大风起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