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 2017-10-13 |
直面文本,以 去蔽、品评、补白为径,有利于深入理解作品冰山下的魅力,提升 师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直面文本;
去蔽;
品评;
补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97 明人吕叔简在 《 呻吟语》提到 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 ,意 思是: 看见能看见的,不难;
看见不能(轻易)看见的,很困难 . 这 句话同样适用于今日的语文课堂,即阅读教学不仅要 见见 更要 见不见 . 语文教材,多为名著经典. 因为是经典,所以显得厚重深沉、 意味深长,也因为是经典,所以经过了众多的研究和解说.这些研 究犹如层层外衣,将文学名著装饰得五彩缤纷,但也常把它的真 身包裹得严严密密,使读者难以辨识其本来面目. 因此,作为 最 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细读方法 ,直面文本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所谓直面文本,就是指绕过教参、绕过教材分析、绕过他人言 述,在第一时间、第一空间与文本直接晤面,潜心会文,涵咏言语, 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纯净的阅读体验.
一、去蔽:以本真的姿态亲近文本 去蔽,是直面文本的第一要务. 只有去掉一般化的、现成的言 述,打破惰性的思维,才能 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 背面 .如《祝福》曾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了三次集中描写,由于众多 经典分析的导引, 语文课堂的视野往往聚焦于祥林嫂眼睛的变化, 而对祥林嫂前后两次来到鲁镇时不变的衣着―― ― 乌裙,蓝夹祆,月 白背心 缺乏必要的关注. 相隔数年,当祥林嫂再次出现在鲁镇时, 头上的白头绳已然不是先前的白头绳,但那身衣服却仍然是那身衣 服. 是祥林嫂一年四季都偏好这身衣服,还是身无长物,再无它衣?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笔下大有乾坤.从表层看,这身衣服 和白头绳一样,是属于 守孝 的衣着,无论是逃离卫家山还是被 赶出贺家,祥林嫂都恪守着为亡夫守孝的妇道,从不变的衣着可 见其不变的性格:善良质朴,平常本分.但从更深层面看,嫁给 有 的是力气 并且 有房 的贺老六之后的祥林嫂是不至于 再无它 衣 的,但是再次来到鲁镇时却只有 一个荸荠式的圆篮和一个小 铺盖 随身. 关于原因,作者轻轻地交代了一句, 大伯来收屋,又 赶她 .悲剧的根源顿时重重地摆在读者面前,失夫丧子这一现实 将她与贺家所有的联系一刀切断, 曾经的女主人顿时成了局外 人,对于贺家她不过是一个毫不相干的过客,仅是 祥林嫂 罢了. 而 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 便是当初她自己带来的,当时如何 来,现在就让你如何去,仅此而已.封建族权使她无法获得最后的 一丝安慰,剥夺了她的生存权.如此一来,学生对祥林嫂的悲剧就 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看似平淡质朴,实则意味隽永,无怪乎莎士比亚说: 老老实实 最能打动人心. 若没有用本真的心灵贴近,怎能领略如此之美?
二、品评:味词句之精妙 叶圣陶说: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文本中,许多词句不 仅用得精准、生动,细细品味、点评、玩索,还能品出无穷的情味与 理趣.直面文本,便要捕捉、品评这些词句的精妙,从而 牵一发而 动全身 . 如《阿房宫赋》的开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十二 个字历来为人称道,其中一 兀 一 出 极写修建阿房宫工程之浩 大,颇具意蕴. 秦人舍近求远,放弃距宫较近的 秦陇 ,而去蜀山 砍伐树木,可见附近的木材全都砍伐光了,木料尚且如此之多,其 他材料更是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