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7-11-05

(六)建设目标. 力争到2015年, 现代植保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率先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健全植保公共 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物质装备得到明显改善,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重大病虫害防控处置能力 明显提升, 水稻、 小麦、 玉米主产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蔬菜生产基地绿色防控覆盖率均达到40% 以上. 到2020年, 全面建成国家、 省、 市、 县四级植保公共服务体系, 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病虫预报准确率、 防控处置率、 农药有效利用率大幅提高, 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在粮食作物主产 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实现全覆盖, 重大病虫疫情得到可持续治理.

(七) 总体要求. 现代植保体系是适应经济、 社会和生态总体要求, 以服务现代农业为主要任务, 以 现代科技、 现代装备、 现代人才和政策保障为支撑, 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新型农业防灾减灾 体系. 通过集成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物质装备, 实现植保体系监测预警信息化、 物质装备现代化、 应 用技术集成化、 防控服务社会化、 人才队伍专业化和行业管理规范化. 着力促进防控策略由单一病虫、 单 一作物、 单一区域防治向区域协防和可持续治理转变, 着力促进防控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防治向专业化 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转变, 着力促进防控措施由主要依赖单一化学农药向绿色防控和综合防治转变.

三、 建设重点

(八)建立健全植保信息化平台. 完善国家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 防控指挥调度网络和检疫监 管网络. 国家重点加强跨国境、 跨区域迁飞性、 流行性和检疫性病虫的区域性监控站点建设. 各省、 自治 区、 直辖市因地制宜加强当地病虫害监控网点建设, 建立县级标准观测场和乡镇观测点, 重点作物、 重 大病虫和重点疫区要增加监测站点的密度. 充分应用物联网、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雷达遥 感监测等现代信息手段, 加快构建国家和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病虫诊断和防控指挥系 统、 检疫审批和疫情追溯系统, 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 防控指挥和检疫监管等信息化水平.

(九)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县级以上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指挥体系, 加强重点区域 的应急防治设施设备建设, 完善重大病虫疫情应急预案, 强化分类管理. 着力加强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小麦条锈病等跨区域迁飞流行性病虫害的区域联防联控, 推进源头治理和统防统治;

着力加强蝗虫、 草 地螟、 粘虫等暴发性、 突发性害虫的应急防控, 建立一批高效应急防治队伍, 做好应急防控演练, 增强突 发灾害应对能力;

着力加强小麦赤霉病、 稻瘟病、 小麦吸浆虫、 农区鼠害等常发性重大病虫害防控指导, 提高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能力;

着力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和非疫区建设, 完善疫情发布与扑灭 补偿机制, 提升重大疫情阻截防控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通知决定

(十)加强植物保护执法监管. 严格引进种子种苗的检疫审批管理, 建立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追 溯体系, 加强重点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措施. 严格种子繁育企业、 种子批发市场、 销售大户等关键环节的 检疫管理, 建立有效防范植物疫情传播的联合执法与检打联动机制. 加强植物检疫员队伍管理, 严格考 试、 考核、 准入和退出制度, 规范植保植检执法队伍的持证上岗、 着装管理和执法行为. 强化农药监督管 理, 加强农药质量监控、 风险评估和使用指导,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 (十一)强化植保科技创新. 加强植保科技创新和团队建设, 密切农科教和产学研协作, 加强病虫害 发生规律、 监测预警、 综合治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