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 2018-01-13 |
1987 年后, 事情发生了变 化. 那年新华书店系统改革,各省新 华书店开始独立经营,统一负责图书 在本省的市、县、乡三级批发分销,但 县和乡的销售网点基本上还是保留 了下来. 真正的剧变出现在九十年代 中期, 当时改革推进到了文化行业, 各地新华书店开始试行企业化运作, 由省店提供货源, 各级单店进行采 购,单店经营状况独自核算. 如此一 来,许多本来经营不是很理想的店面 遭到了关闭. 与此同时,国家也开放 了出版物批零市场,个体户或者民营 企业可以从事图书销售,新华书店面 临前所未有的竞争,这又促使另外一 批本来经营还过得去的门店倒闭. 文章作者认为这导致了书店在 各个县城和乡镇基本绝迹,乌烟瘴气 的网吧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书店退出 乡镇的直接后果是,出版社的顾客规 模缩小了四分之三,八亿多农村人口 被排斥在图书市场之外,这让出版业 实际上陷入了停顿的状态.按照国家 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87 年全国出 版图书六十二亿五千万册,2009 年 是七十亿册,整整二十年间,只增长 了百分之十二. (宋平 整理) 2010年12 月22 日 本版编辑:陈香
电话:010-67078574 业界E-mail押[email protected] 荩书事新动编者按:文学精品越来越少,近年来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现实. 在少儿图书、财经图书、生活类图书一度成为引领全国零售图书市场上行的主力军的 同时,文学领域呼风唤雨的畅销书似乎也在减少. 是人民不需要文学,还是文学出版正在陷入一场煎熬? 事实上, 速热 书大败 慢热 书,垃圾书盛行,毫无理由的退货, 永远是笔糊涂账 的赊销制,传统书店渠道的衰落,不独是文学出版之痛,更是中 国出版之觞. 采访手记 认识潘凯雄有不少年头,采 访也经历无数,却从未像今天这 样感觉走近他的内心世界. 这种感觉始自 《 双面人 手记》(复旦大学出版社). 原以 为这只是出版人的普通札记, 却不料这寻常中见他对于出版 界的思考与忧虑,不仅仅是 留 此存照 ,更可窥见中国出版业 十年间发展变革的轨迹. 什么 是责任与使命? 什么是真正优 秀的出版人? 今天的国有出版 如何面对民营书业以及外资的 竞争与挑战? 他直面并试图寻 找答案,其中有困惑,有不解, 但不妨碍他积极地探索. 过去的潘凯雄给我什么印 象呢? 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往往 一语中的, 对出版现象的分析 总是掷地有声. 而在《 双面人 手记》中,那些直白坦诚、带有 读书人体温的书评, 显出灵动 与鲜活;
那些对于业内现状的 思考及应对策略, 又分明建立 在对于出版深入且清醒的了解 与判断之上. 表面看来, 潘凯雄似乎没 有雄心壮志,亦缺乏豪言壮语. 采访中, 他总是反复说: 我做 的都是出版应该做的日常事, 老老实实抓稿子. 但是仔细想来, 他所谓的 日常事 , 恰恰被浮躁的出版 界忽略. 扎扎实实地做好出版 本质工作, 何尝不是当下出版 界的幸事? 一晃, 潘凯雄进入出版这 个行当,已有十年. 从1999 年由 《经济日报》 副刊部调任经济日报出版社的 总编辑兼副社长, 潘凯雄误打 误撞入了出版行业.
2003 年初, 潘凯雄担任人 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 他觉得 命运像是和自己开玩笑, 兜了 一个圈子, 又回到原先选择的 轨道. 早在
1983 年,潘凯雄大学 毕业前就内定被分配到人民文 学出版社,然而临近毕业前,又 被中国首位当代文学博士生导 师潘旭澜和时任复旦大学中文 系党总支书记的徐俊西找去谈 话,必须去《文艺报》工作. 但是 缘分并未中断,1992 年,他和朋 友合著的《文学批评学》由人民 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