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yy888555 | 2018-02-28 |
48 亿元. 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这样评价: 宁波的帮扶资金投入前所未有, 干部人才 选派力度前所未有, 帮扶队工作推进成效前所未有. 浙江宁波把优势资源嫁接贫困山区扶贫资金和项目这样精准落地本报记者顾春云蒸雾绕似仙境, 碧水青山有人家.走进贵州印 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园址村, 山间溪流清澈见底, 土 家楼阁古色古香, 轻纱薄雾之下恍若人间仙境.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 交通基本靠走.现在路 通了, 政府还帮我们发展旅游, 村里人气越来越旺. 贫困 户石福生感叹, 告别 破瓦房 , 当上 小老板 , 全家的日 子缓过劲来.这个
2014 年被列入贵州一类贫困村的村 寨, 凭借生态优势, 内生动力被唤醒, 如愿摘掉贫困帽. 在印江县, 迅速 蜕变 的不仅有大园址村. 七沟 八梁九面坡, 山高沟深弯又多, 土地少来石头多, 不到 过年敲锅锅 , 这是过去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摆 脱贫困, 印江县兴产业、 转观念、 强理念, 打出脱贫攻坚 组合拳, 让贫困山乡绽放新颜. 打造 2+N 产业, 荒山坡变 绿色银行 早上上山采摘茶青, 下午就有茶商来收购, 一斤茶 青的价格
70 到90 元不等, 一天约有
200 元收入. 紫薇 镇豆凑林村村民田如云说.放眼望去, 曾经的荒山坡, 如今已是满目皆绿, 尽管今年的春茶采摘时间比往年有 所推迟, 但茶树发芽好、 茶青更饱满, 价格也更高一些. 田如云今年65 岁,是种茶的 熟手 ,养蜂的 好手 .2018 年, 他依靠种茶、 养蜂和卖中草药, 家庭净收 入8万多元. 过去土地广种薄收, 糊口都勉强, 从来没想到手 里还能拿上现钱. 田如云所在的豆凑林村, 过去家家户 户种植水稻、 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一年下来仅够维持温 饱.2012 年, 在县里的帮扶下, 田如云把自家
4 亩薄地 全部拿来种茶, 本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结果第三年就 增收了
8000 多元, 种茶让他看到了商机, 得到了实惠. 凭借良好的生态条件, 许多村民和田如云一样, 尝 到了种茶带来的 甜头 .通过不断建设茶叶基地, 推 进茶叶生产加工, 加速提高茶叶品牌影响力, 印江县茶 产业迅速发展,全县共有投产茶园21.64 万亩,预计2019 年的茶产量达 1.7 万吨, 产值达
17 亿元, 直接带动 1.6 万名群众就业增收. 选准产业, 荒山坡变 绿色银行 .印江县按照 因 地制宜、 长短结合、 远近统筹 原则, 紧扣 2+N 产业规 划, 大力发展食用菌和生态茶叶两个主导产业.同时, 采取 梯次种植 方式, 调减低效益作物种植面积, 推进 旱地改种经济作物,25 度以上坡耕地以发展精品水果、 花椒、 饲草等为主,
25 度以下坡耕地以发展茶叶、 中药材、 蔬菜、 食用菌等为主, 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 人 人有脱贫门路. 注入文化元素, 全域发展活力强 走在印江书法文化广场, 浓浓的书法文化韵味扑 面而来.以笔、 墨、 纸、 砚、 朱砂等书法元素为题材的雕 塑栩栩如生, 游客们频频点头称赞. 你知道 '
颐和园'
牌匾上的三个字是谁写的吗? 每每有游客到紫薇镇团龙村兴农农庄用餐, 老板王礼 秀总会语带悬念地提问. 严寅亮, 光绪年间的举人, 我 们印江县新寨乡黔溪村阳坡人 , 一番解说后, 王礼秀 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 凭借 中国书法之乡 这张文化名片, 印江吸引着 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前来.在印江县委常委、 宣传 部长田芳看来, 印江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还有丰富 的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 民族文化、 书法文化多彩交融, 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印江文化特色. 旅游是富民的产 业,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将进一步释放印江全域旅 游的活力, 带领更多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节会是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年一度的 春 节七天乐 、 两年一届的 民族民间文艺汇演 书法艺术节 等大型文化活动, 已经成为印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 刀坝镇青狮村的一棵古银杏树下, 经常有一群农 民文艺爱好者在村级广场上表演自己编排的文艺节 目, 欢快的歌声飘荡在整个村子上空. 既能愉悦身心, 还能给游客展示我们的文化, 一举多得. 村民王秀芳 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给文化 加码 , 更为旅游 赋能 .2014 年以来, 印江县累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