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2018-06-16
A A13

13 生活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责编/李菁 美编/雷林燕 照排/王蓉 大山深处的土宝贝 奉化大堰竹林村, 一座藏在大山里的小村 子.

每年到了银杏树叶泛黄的时候, 平静的小村 子就会变得忙碌而喧嚣.因为一种这里的 "特产" 要收获了――番薯, 中国人吃了几百年的作物, 和 小山村质朴实在的气质如出一辙. 村民赵全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竹林村, 几百 年前村里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番薯, 他的生活也和 番薯拧在了一起, 成了他和老伴生活中的一部分. 种番薯并不是一件能着急的事情.暮春四 月, 将头一年留作种子的番薯埋到地里, 一个月之 后就能育出新苗了.找个天气晴朗的日子, 把新 苗收割下来插种到松过的土里, 大约

45 天就能长 出第一波番薯茎块, 不过讲究的老赵并不会留恋 这波收成.一般的番薯单个一斤左右就算是大的 了, 但在老赵的标准看来, 远远不够.跟着全国都 有名的番薯大王叶士海学过技术的他, 将单个番 薯的目标定在十斤以上, 而要达到这样的分量, 就 要像养娃娃一样, 让番薯好好在地下 "吃够" 养分. 夏去秋来, 寒露过后, 空气中的凉意渐渐变得 浓重起来, 山村的气温比城市更低上几度, 霜也来 得更早一些.老赵准备好了锄头、 箩筐――是时 候了.经过几个月的料理照顾, 现在是把这些 "娃娃" 们叫醒的最好时节.天气凉下来, 要是下了霜 就会冻坏番薯, 因此收割的过程要在一个月里完 成.两口子凭着娴熟的手法, 将番薯一个个挖离 孕育了它们5个月的大地的怀抱, 而老伴王嫂还有 另一项任务, 将这些灰头土脸的家伙们变成另一 种美味: 番薯面. 大堰番薯面是远近闻名的乡间美味, 质感透 明漂亮, 口味劲道软糯.它是宁波和奉化的饭店 酒楼里的常备食材, 每年深秋还有宁波人不辞辛 苦特地开车来小山村购买. 王嫂是村里番薯面制作好手.新鲜收来的番 薯先要用高压水枪冲掉外皮, 再用水漂洗干净. 湿磨成粉后, 用一夜的时间让番薯粉沉淀, 第二天 倒去浆水, 摊晒在太阳底下, 两日后就得到了洁白 细腻的番薯粉.不过要做成晶莹剔透的番薯面, 这旅程才走了一半. 蒸煮, 是制作番薯面最重要的环节.蒸煮不 当, 做出来的番薯面成色不佳且不易保存, 因此如 何控制蒸煮的时间、 火候, 都见真功夫.王嫂亲自 把着关, 一层蒸好后寻到最恰当的时机打开屉笼 浇上第二层番薯粉, 如此反复要浇上十层左右. 蒸好的番薯粉要晾在通风背阴的地方两天两夜, 才能进入下一流程.用机器削成丝状, 然后按一 定分量扎成束, 等个晴朗天在院子里搭起架子晾 晒, 这又得要五天左右. 从暮春到深秋, 从播种育秧到制成在阳光下 如水晶般透亮的番薯面, 老赵两口子不急不躁. 大半年的时间和番薯的互动, 也为他们带来了经 得起岁月珍藏的美味. 一到秋天, 番薯就成 了宁波人餐桌上的常客.一直到来年开春, 这 种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 作物, 用自己的香甜伴随 着宁波人度过了一个又 一个漫长的冬天.一些 宁波人的生活和番薯有 着分不开的缘分, 而对于 更多的宁波人来说, 他们 的儿时记忆, 也在每一次 舌尖与它的接触中, 慢慢 被寻回. 连接乡土和摩登的食材 番薯在质朴山村、 在老赵夫妇的手里, 是一味 传统的食点, 而在城市里它获得了另一种新生. 柳月是新宁波人,7 年前跟着先生来到宁波 安家落户.如今已经是一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