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 2018-07-05 |
1952 年, 谢正平的父 亲在金淘后坑埔的竹脚处 开了一家肉羹店, 主营肉 羹生意,人称竹脚肉羹店. 但肉类煮久了容易 硬,口感没有一开始的好. 谢正平解释说.上世 纪70 年代初, 谢正平的母 亲陈玲玲嫁入谢家之后, 便接手谢家已经营近20年 的肉羹店. 食物在中国传统妇女 手中总能得到创新.肉类 不易煮, 那么应该有一种 食材是越煮越好吃的.在 不断的实践过程中, 陈玲 玲最终锁定了大肠和猪 血.大肠耐煮, 猪血在浓 汤中慢慢吸取精华, 越沉 越香, 不断的改造中, 便慢 慢沉淀出这家竹脚大肠羹 的独特风味. 后坑埔作为原先的省 道307 线, 来往的车辆很 多, 总会在这一带造成堵 车.为了方便赶工的人 们, 谢正平和家里的小孩 便做起了上车推销的服 务.打上一碗大肠羹, 给 车上的人尝一下, 堵车的 时间敌不过品尝一碗大肠 羹的时间.美味在路人中 不断传开. 食物的传承, 恰恰是 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晚年 的陈玲玲对于自己一手支 撑起来的店铺早已力不从 心, 但仍坚持亲力亲为, 只 因找不到合适的传承者. 对于新迎娶不久的儿媳妇 谢三妹, 陈玲玲还是抱以 观望的态度, 只让她做着 基础的清洗工作.随着时 间的推移, 儿媳的勤劳朴 实得到了婆婆的肯定, 陈 玲玲才放心在熬制羹汤时 让儿媳在一旁学习着. 竹脚大肠羹在新一辈 人手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难得的是, 这家老字号大 肠羹的价格十年如一日, 尽管原材料已是当时价格 的一倍, 但竹脚大肠羹却 10年没有涨过价, 依旧是5 块钱一碗. 我们每天都要 煮上七大锅才够用. 谢三 妹自豪地说. 如今的大肠羹已随处可见, 遍布南安各个角 落,每家都有自己的做法, 味道也不尽相同.据 记者不完全统计, 金淘镇 就有四五家专注做大肠 羹的店铺. 工艺传统烹饪技艺延传至今 谢正平与妻子一起掌勺. 老字号门店. ?大锅里慢慢煮熟的大肠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