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 2018-08-13 |
09 学中文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
com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我的家乡上海有各种各样的小吃:生煎馒头、葱油拌面、桂花糖粥 ……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小笼包,它有 一种特殊的家乡味道. 记得
4 岁那年,父母带我回上海, 我们去了豫园的南翔馒头店.从小在 德国长大,吃惯了面包、香肠的我一 听要吃馒头,满脸不高兴,吵着要去 吃炸薯条.爸爸一再解释:馒头店就 是小笼包店,上海人把小笼包称为馒 头,那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味道.可 幼时的我仍然对装在 笼子里 的好 吃的包子半信半疑,好说歹说,我 被迫 随父母来到了 馒头店 .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 飞檐翘角,雕花楼阁,店铺有一金字 牌匾 南翔馒头店 .一进门,映入眼 帘的是朱红的立柱、朱红的桌椅.排 队的人很多,店堂的服务员捧着热气 腾腾的笼屉不慌不忙地穿梭在店堂中. 一落座,我立即就被那一个个做 工精细、小巧玲珑的小笼包吸引住了.只见竹笼里的小笼包个个晶莹剔 透,像挺着雪白肚皮的胖娃娃,十分 惹人喜爱.小笼包的皮很薄,像蝉的 翅膀一样,透过半透明的皮,仿佛可 以看到汁液在轻轻晃动,十分诱人. 家乡的小笼包以皮薄、汁鲜、肉嫩、馅儿丰而著名.据说,每只小笼 包的褶裥要超过
14 个,一两面粉制作
10 只才算正宗.而且它的馅儿也有很 多种,有虾肉的、蟹肉的、鲜肉的……无论哪一种馅儿,都咸淡适度, 口感极好. 不过,吃小笼包可有一番讲究. 心急的人往往一口吃下去,不但什么 滋味都没有品尝到,还会烫了舌头;
而心性慢的人,只顾得欣赏 佳品 , 包子在等待中变凉了,鲜美的味道也 没了.会吃的人,先拿来一个小碟子,倒入一些醋和生姜做佐料,用筷 子轻轻地夹起小笼包移入碟中,以免 弄破,再在小笼包侧面咬开一个小口,轻蘸香醋,慢慢吮吸丰盈的汤汁.鲜美的汤汁在口中漫溢开来.当 汤汁吸得差不多的时候,最后将整个 包子送入口中.那暖暖的、浓郁的汤 汁和着肉馅立刻在嘴中融化,细细品 味,让人如痴如醉. 已经不记得那天的小笼包是怎么 入肚的.只记得自己吃得狼吞虎咽, 舌头也被烫了好几次,要不是肚子吃 得滚圆,还真舍不得离开.回到德国 后,那包子鲜美的汤汁味儿仍在我的 口中不停地回味.从此,我记住了小 笼包的香味,也记住了让人念念不忘 的家乡味道;
从此,召唤我的,不仅 仅是亲情,还有那熟悉的味道. 我爱家乡的小笼包.无论家乡发 生多么大的变化,它那份原汁原味、 自然淳朴的味道始终不变,那就是家 乡的味道. (寄自德国) (本文获第十八届世界华人学生作 文大赛一等奖) 家乡的小笼包 田昕元 (16岁) 我叫萧泽邦,今年
17 岁,在爱静 阁高中读12年级. 我在中国广州出生长大,8 岁时随 父母移民加拿大.父母对我说: 我们 不担心你的英文,我们担心你的中文. 中文是你的母语,不能放弃. 在家里 我们都说中文,有时说广东话,有时说 普通话.一次,我用普通话说: 我的 头很痕. 妈妈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什 么意思,我只好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妈妈才搞懂我想表达的是 我的头很痒. 我套用了广东话的 痕 表示 痒 ,闹出了大笑话.中国的方言非常 复杂,好在文字是一样的.但中国字难 写又难记,我不愿意学.妈妈就教我偏 旁、部首和字的结构,形象地比喻说这 些就好比乐高积木,一件一件搭建起来 就组成了一样东西.这样一来,我感觉 写字似乎没那么难了. 为了巩固中文,我报读了教育局的 中文班.由于在中国读过两年书,中文 班的学习内容对我来说易如反掌,于是 妈妈就在家里辅导我,用的是中国人教 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 《钓鱼的 启示》 ,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讲一个 小男孩跟着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从 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可父亲却让他把 鱼放回湖里去,因为当时距离捕捞鲈鱼 的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这篇文章告 诫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诱惑,我们都 应该坚持原则. 小学时我喜欢看 《三国演义》 连环 画,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后来认的字 多了,就明白得多一些.初中时,流行 三国杀 的纸牌游戏,我从中学会了 很多成语,如无中生有、无懈可击、顺 手牵羊、过河拆桥、借刀杀人、五谷丰 登等. 电脑游戏 三国志 让我认识了更 多的汉字,对其中的故事也越来越有兴 趣,便开始读白话文的《三 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