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 2018-08-20 |
未曾违犯灌顶时所受持的誓言和其它戒律――净持律仪;
烦恼与分别念薄弱――相续寂静调柔;
4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精通一切密宗金刚乘基道果续部以及显宗经论的意义――精 通显密;
面见本尊等念修之相皆已圆满――念修圆满;
现量证悟实相之义――解脱相续;
心相续遍满大悲心――唯求利他;
已断除对今生的贪执――琐事鲜少;
为了来世而精进忆念正法――精进修持;
因现见轮回痛苦而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并且劝勉他人趋入正 法――厌世劝他;
以种种善巧方便摄受调伏弟子――善巧摄受弟子;
依照上师言教行持并且具足传承的加持――传承具有加持. 弟子若能依止具足如是法相之上师,必定速疾获得成就. 辛
二、如何依止善知识分五:
一、依止善知识之胜利
二、不如理依止 之过患
三、以意乐依止之轨理
四、以加行依止之轨理
五、摄亲近之意 乐与加行之义 壬
一、依止善知识之胜利分二:
一、思惟胜利之必要
二、如何思惟胜利 癸
一、思惟胜利之必要 问:为何最初应思惟依止的利益?其中隐含了何种修行的道理? 答:譬如,人参虽有滋补身体的功效,但能否达到养身之效, 则取决于是否服用;
是否服用,又依赖有没有服用的欲求;
是否 有欲求,又依赖是否有见人参利益的信心. 道前基础・亲近善士
5 同样,我们都希求安乐,而能否获得安乐,则依赖对安乐之 因――善法的精进,而精进又依赖于善法欲,欲又依赖见果功德 的信心.佛经中处处赞叹信心为一切白法的根本,其究竟根据即 此.总之, 信、欲、勤、果 四者,前前为因,后后为果.其中, 信为欲、勤、果的根本,而思惟利益又是信心的来源,因此思惟 利益是首要的方便. 所以,如果希求获得某种果,首先应再三思惟它的功德,以 此坚固信心. 《入行论》 说: 佛陀如是宣说一切白法的根本为信解, 而其根本即是恒时观修异熟. 就依止善知识来说,前提是思惟依止的利益,见到多少依止 的利益,就会生起多少信心;
产生多少信心,就会生起多少依止 的欲求;
有多少欲求,就有多少依止的行为.相反,若未认识依 止的利益,就不会生起依止的信心,因此便无依止的欲求,也就 不会有依止的动力和行为. 癸
二、如何思惟胜利分四:
一、思惟供养与承事之利益
二、虔信而恭 敬之胜利
三、思惟忆念与祈祷之利益
四、思惟顶礼与观师为佛之利益 子
一、思惟供养与承事之利益分二:
一、供养之利益
二、承事之利益 丑
一、供养之利益 供养一位上师, 将产生等同供养一切诸佛的广大福德. 如 《事 师五十颂》云: 供养上师即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 原因是: 唯有上师是诸佛的体性.
6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一位上师接受供养时, 等同一切诸佛接受供养. 《胜乐根本续》 说: 阿^黎的身体中善妙地安住了诸寂静、忿怒本尊,在行者前 接受供养. 换言之, 如果金刚上师接受了你的供养, 则胜乐本尊、 时轮金刚本尊等一切诸佛,虽未迎请,也会自然降入上师体内接 受供养, 由此能令供养者相续清净、 获得加持. 《大幻化网根本续》 中也如是宣说. 供养一位上师能够映蔽供养一切诸佛的福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