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8-09-28

年至耄耋的杨绛先生, 也仍有一 股子清气. 对抗油腻,不过要保有几种 心 .对世界致以好奇之心, 对自己 与他人常怀尊重之心, 不失怜悯心、 进取心, 偶尔还可以有童心.说来容 易, 做来甚难――我自己也是个油腻 中年. 我喜欢高晓松和马未都, 一位年 已五旬, 一位早过耳顺.他们不显油 腻, 当然, 矮大紧 的脸除外. 程果儿 (泗洪) 油腻的他 什么是墩?就是大土 堆. 《说文解字》 : 墩, 平地 有堆. 大的土堆, 才能称 得上墩. 沭阳 的墩很多,以墩为名的地方很多.《沭 阳县志》上说, 沭邑旧多墩阜. 山无石为阜,无石还叫什么山?墩阜都是土堆. 我的二姑家,在茆圩乡麦墩,我小时候常随着父亲去走亲戚,麦墩这个词就很熟悉,也就知道沭阳墩多;

小时候去割猪菜, 要跑很远很远的路,总会听到这个墩那个墩的;

长大进城念书,也知道同学好友里,家是这个墩那个墩的;

你翻翻地图, 看看沭 阳的村落名,哪个乡镇没有个墩呢? 总之,沭阳的墩真不少. 沭阳这种墩,古墓居多, 大一点的墩, 还可能是 古墓群.以墩为墓,是吴越文化,也就是江浙沪一带的葬俗.沭阳过去的土 葬, 平地堆土起坟, 基本还 有墩的影子.还有一部分 墩是军事堡垒,观哨台总是在高处的;

有的墩可能是旧城, 垒土为城, 城镇地 势都比较高.墩有没有其 他的用途,不知道.沭阳大地这么多的墩,不可能是古人没事堆着玩的,一定有某种用处. 潼阳镇,也就是过去的阴平乡,这种墩特别多.县志上说, 阴平集环 集皆墩也. 阴平集镇周围, 都是大大小小的墩. 县志记载,阴平集周围比较大的墩有: 路墩, 在 阴平集南一里;

阳墩, 在阴 平集东南三里;

夜合墩, 在 阴平集东五里;

宝墩, 在阴 平集北五里.以上几个墩, 都很高大, 高数丈, 大 小数十亩, 均为人工建成, 不是天然形成的.当地人 常常在墩里挖到汉五铢钱 和砖石器皿,宝墩里的东西特别多,大概这是宝墩名称之来源. 光绪年间,当地有个姓范的村民,在长墩这个地方, 挖出两扇石门, 高五 尺,宽二尺,门内以砖砌墙, 中间为方屋, 灵柩已荡 然无存, 只有古剑一枚, 木 柄早已朽烂.此为古墓无 疑. 阴平是历史古镇, 《沭 阳县志》 记载: 东汉废侯 国, 置阴平县, 晋武帝时设 阴平县,封鲁芝于阴平.东汉曹嵩在此屯兵遇害.袁安为阴平长时,正值荒年, 袁安与民共度灾荒. 据此, 阴平多墩, 也便不足 为奇.

1987 年,江苏省考古队推测阴平土墩是汉晋年 代墓群,镇东南的土丘定性为 铁架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 传说臧墩中埋 葬着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就是说,阴平这些大大小小的墩,基本都是古墓群.阴平的墩里,都是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历史文化方面的秘密. 周墩,在高唐沟集东北五里.高唐沟,在县城西北九十里,现在新沂市境内,过去是沭阳的地盘.这个墩很大,高有五六丈,周围长度有六七十丈.又叫 钓鱼台 , 当地 人曾挖出古箭头.这个可 能是古军事堡垒. 桑墩,在高流集北.高流, 现在新沂市高流镇, 过去也是沭阳的地盘.这个桑墩不太高大,很是平坦, 适宜人居, 慢慢就成了 一个村落. 新挑河集,也就是现在的新河镇,东南方向有个黄泥墩, 高丈余, 周围长 度六十余丈. 枣子埠镇,也就是今天的刘集镇、 陇集镇一带, 墩也很多, 县志上说, 西 濒宿境, 东抵大涧河, 俗称 九里十墩. 其中最有名的, 叫孟T墩, 形势屈曲, 或取T之义. T, 是山水盘曲的意思.孟T墩, 高丈余, 周围长度六十 多丈, 南坡有观音堂, 下面 有盛泉井,可见当时比较兴盛. 今天的陇集镇,还有叫孟墩的,不知道是否就是这个孟T墩. 在这个孟T墩东边六 里,有个卧犬墩,高一丈多,周围长度一百多丈.卧犬墩西边一里多,有个黑鸦墩, 高三丈多, 周围长 度三百余丈.还有无名墩、 二西墩. 有个五福墩,因为五个墩环绕,故名.还有茅草墩, 估计常年杂草丛生. 南边还有张墩、 支墩, 已入桃境 , 也就是说已 经是泗阳地界了. 有卸甲墩, 地势平坦, 绵延数里,据传是前人卸甲处.这个卸甲墩在哪里, 不知道. 塔山, 现在新沂市境内,过去也是沭阳的地盘, 塔山樵唱 是沭阳古 八景之一.塔山下,有个七女墩,相传为七烈女之墓.七烈女的故事,今已不可知. 韩山西十五里,有个官筑墩, 也叫官住墩, 与一 般的墩不一样,官筑墩很像一座小山, 高约六七丈, 周围长度数百丈,土里有石头, 玲珑俊峭, 估计是孤 山延伸过来的余脉. 这个官筑墩,就是现在的官墩乡所在地,官墩乡的来源,就是因为这座官墩山.大家都知道官墩,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叫做官筑墩或官住墩. 小墩, 也叫后墩, 在吴 集北,东距刘院二里许.这一带墩阜起伏,断断续续, 小的一亩多, 大的 有数亩, 纵横六七里, 星罗 棋布. 总兵刘驻守此地沿 海一带,筑有七十二座连营, 军营密布, 据传吴集就 有桃花墩、北大墩等军营旧址.同时,有很多将弁兵士埋葬于此,有人曾挖出古币、 古瓶、 古镜、 古剑 等, 还挖出人之胫骨. 吴集的墩,或为军营堡垒, 或为将士坟墓. 凤仪墩,横沟西三里许,具体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不大清楚.墩在一个低洼处, 绵延半里多, 相传 有凤集于此, 故名. 厚镇集南,大概就是今天茆圩厚邱一带,有大墩, 一亩大小, 东南有个台 子, 叫做钓鱼台, 又叫点将 台, 水经年侵蚀, 发现有古 砖石,这里应该就是厚邱古治所在地. 厚邱古治周围,墩自然是不会少的.茆圩的墩 的确很多, 平墩、 麦墩、 黑 丫墩等等. 六塘河东有高墩,道光二十二年, 黄河决口, 平地水深一丈多,有很多人到高墩上避难,救活数百人. 庙墩,大概就是庙头镇的茅墩.庙头还有一个 叫牛墩的. 沭阳的墩,自然远远不止这些, 以上所记的墩, 只是清末沭阳县志上记载 的, 没有记载的, 不为人知 的, 还有很多.时过境迁, 今非昔比,有的墩已荡然无存, 只剩下村落名称, 有的墩可能还在,只是不知道叫什么名. 沭阳的墩,绝不是一个个大土堆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沭阳很多墩,本身就是历史文化遗址, 比如孟墩、 殷墩 是西周文化遗址,臧墩是新石器文化遗址,等等.如果实地考察, 潜心探究, 写成一篇像样的研究文章, 对沭阳历史人文, 也算 是一大贡献. 我很想一个乡镇一个 乡镇跑 , 把沭阳这些墩记下来, 位置、 名称、 传说统 统记下来,这一定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可惜我没有那个精力,实在做不了.本文就是抛砖引玉,希望有人来做这件事,如此,功莫大焉. 夏炳文 (沭阳) 沭阳的墩 回了趟老家, 映入我眼帘的是黄 色的海洋, 成熟的麦子像被检阅的士 兵, 整齐划一地挺立在一望无际的田 地.我知道麦收的季节又要到了.说 不清, 每到这个季节, 我的心底总要涌 动一种莫名的情愫.往事就像水坝被 挑开似的, 一个劲地流了出来. 我对麦收季节最初的印象是好 玩.我很小的时候土地还没有承包 到户, 一切都还是属于集体所有.麦 子成熟了, 生产队就组织全体社员割 麦子, 等麦子全部运完之后就会开放 麦地.记得男女老幼都围坐在大田 周边的土埂上,就等队长最后宣布 放门 , 也就是允许人们到田里捡拾 落下的麦穗 , 捡到的就属于个人所有了.那时, 我大约五六岁, 小姑就 带着我拣麦穗.奶奶说了,只要我捡回麦穗,就会奖励我麦饼吃.这个奖励还是挺有诱惑力的,那个时代吃到麦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小姑坐在禁区之外的沟渠上,那些护麦的人大多是我小姑同学,可能我显得可爱吧,他们特别喜欢逗我玩, 把我的草帽抢过去高高举起, 让我踮脚抢.但我从不愠恼,抢不到也不着急.混熟了,他们竟给我特权, 允许我优先进去拣麦穗.6 月的太阳是火辣的,这阻挡不了我捡麦穗的热情, 一个小人儿, 格外珍惜 这个 特权 , 小手不顾麦茬扎人, 把 那些藏在麦草里的麦穗拣出来.汗水顺着我的小脸滴落下来,太阳的炙烤让我感到脸热得烫人.等到麦 地向大家开放时,我已捡了好大一堆,以致回去时小姑背那些麦穗很吃力.奶奶没有食言,把这些麦穗晒干棰下粒子,用自家的小磨磨成麦糊,摊成的麦饼吃起来格外香.这种香味深深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多 年之后回想起来依然口中生津. 生产队的麦子都堆放在打谷场 上,脱过粒子的麦秸堆成高耸的草堆.晚上, 大人们都喜欢拖来席子在 场上乘凉.而小孩子们就不安生了.在场上东奔西跑, 尽情玩耍.小 伙伴们最喜欢捉迷藏, 把草堆掏出洞 来, 钻了进去, 把洞口伪装好, 真得很 难找.也许当时我们是受电影 《地道 战》 的启发吧.不过藏在洞里的滋味 真得不好受.本来天气就热, 洞里闷 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有人受不住自 己就钻了出来, 但有人为了 最后的 胜利 ,坚忍不出,每每听到寻找自己的小伙伴从身边走过的脚步声就 会格外得意.甚至有的人藏久了,在麦洞里睡着了,害得实在找不到的小伙伴们吓坏了,告诉家长.在大人的呼唤声中醒来的伙伴迷迷糊 糊钻了出来, 屁股上挨了大人的巴掌 才彻底清醒. 这样的日子很快过去了.后来 土地都分到了各家.农民们的热情 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每到麦收时节, 是农民们最忙的时候.到了小满, 家 家都要忙着买些镰刀、 草叉、 耙子、 草帽、 扬场锨等农具.农村有句老话叫 黄金铺地, 老少弯腰 , 麦收季节家 家没有闲人, 农民们必须抢收抢种. 那时我已经读书了, 但还是放假 回家帮助家里农忙.无论大人还是 小孩, 脚步都是匆匆的.镰刀, 被磨 得锋快.独轮车, 被装上用四根棍绑 成的架子, 便于运输更多的麦子.整 个田野里, 人们星星点点分散在自家 的麦田里.为了节省时间, 中午是不 回家的.早上已经备好了单饼、咸菜, 水壶里装满了开水. 我也加入收麦的行列,一刀下去, 就剜了一个小洞.望望前面, 还 是遥不可及.再看母亲, 弓着腰, 一 声不吭, 镰刀挥起一道弧线, 一片片 麦子在嗤嗤声中整齐地成堆铺在地 上.好像这些麦子成心跟我过不去 似的, 我很快就落在母亲的后面.我 几乎割了几下就要歇会, 时间长了, 腰酸疼得几乎直不起来.那火炉一 样的太阳无视我是个学生娃, 晒得我 汗流浃背.麦芒扎得人膀子上起了 很多红疙瘩, 汗渍顺着脸上、 背上、 胳 膊上流下来了, 浸得人又疼又痒.手 又不能抓, 否则破了更难受.我甚至 用上衣把自己的头包起来, 只留下眼 睛.但这无济于事, 反而憋闷得更难 受.尤其无风的日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