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 2018-09-28 |
10 年前, 有个在惠州教数学的青年教师 小赖, 忽然决定改行学中文, 报考了深圳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投在我门下;
那 时候我刚买了一辆捷达车, 带上他以及另外 两个女生, 兴兴头头驱车去惠州. 或许见我对 日新月异且雷同的城市略感失望, 他踌躇后 忽道, 老师, 惠州还有D民! 于是我们沿江边 逶迤搜寻, 很快在西枝江的大桥下面, 找到一 片横七竖八的 乌篷船 . 竹跳板搭在船上, 岸 边有小块菜地, 枯黑的丝瓜藤爬在树上, 鸡啄 狗吠, 乃都市遗忘的一个角落. 江边走了一 段, 除了动物, 没有人理睬我们. 正不知如何是好, 一条船上钻出一位中 年妇女, 招呼我们上去坐坐. 俩胆小的女生几 乎是手牵手, 走上颤巍巍的跳板. 这是一条报 废的水泥船, 三四米宽,
20 多米长, 船舱隔成 两三间卧室, 尾部是厨房与厕所. 前面的舵舱 成了孩子的卧房, 舵盘业已生锈, 墙上挂着褪 色的明星画片. 在卧房兼客厅里聊天, 女船主 告诉我们, 老家在紫金, 80年代承包了一条船 出来搞运输, 后来花了
3 万块钱将船买下, 借 的农村信用社的钱, 还有一笔余款迄未还清. 再后来, 船已衰朽, 不能开了;
张罗了渔网、 小船, 就在江边打渔. 西枝江水质不行, 打上来 的鱼有异味, 自己吃, 当然也卖给做工的人. 江上生活的难处很多, 吃水和用电都是问题. 从岸上砖厂接过来的电, 时断时续;
吃水去岸 上挑,
5 毛钱一担. 很意外地见边上立着一只 煤气罐, 罐子上戳着一根管子, 一只乳白色的 煤气灯罩. 想起 文革 年间的70年代, 我在火 车站做装卸工, 一旦夜班起来上铁道线, 必定 是先点着一盏汽灯. 汽灯在外形上和马灯有 些相似, 但二者的工作原理不尽相同, 在具体 构造上也有一些差别. 首先汽灯在装上煤油 以后, 还需要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 以便产生 一定的压力, 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 喷出;
其次, 汽灯没有灯芯, 它的灯头就是套 在灯嘴上的一个蓖麻纤维或石棉做的纱罩;
三者, 汽灯的上部还有一个像草帽檐一样的 遮光罩. 由于纱罩经过硝酸钍溶液浸泡工艺 处理, 当纱罩遇到高温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我们装卸之时, 将汽灯挂在车厢顶端, 一盏汽 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透 亮. 寒冬之际, 尤感温暖. 可是,
21 世纪了, 城市一侧的居家, 还在 用这种燃气灯具, 境况艰窘, 不问而知. 女船 主儿女双全, 儿女话不多, 对我们皆友善. 她 的老伴――亦即我小说中提到的主人公 老桂 满面黧黑, 自始至终在一旁木然吸烟. 女 船主留我们吃饭, 我们婉谢了, 留下一盒茶 叶, 一个红包, 匆匆离去. 当然, 如果细细推敲, 女船主成为D民, 还是从她这一代开始的;
惠州也有几代D民 的, 多半来自广西梧州, 他们的船只主要泊在 东江边, 东江水质较好, 东江码头市声喧腾, 鱼虾也卖得出价. D民无论在哪里打的鱼, 都 用小船运到东江码头去零售. 后来彼此成了朋友, 之后几乎年年去探 望, 每次必带去一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 将 D民或底层生活作为她们观察生活的一个窗 口、一个镜像.每次皆会给船家带去一些礼 品,包括学生们捐出的八成新的衣物.后来 出现一个拍纪录片的契机.乃是深大传播学 院一位从北京电影学院调来的导演专业毕业 的胡老师,相中我被 《小说月报》 转载的一 个中篇 《铁壳船》 ,想找寻一两个生活基点 或拍摄外景. 《铁壳船》 是我在南昌抚河的 感受,时过境迁了,忽想到,可以带胡老师 去惠州看看D民. 他一见倾心, 决定跟踪拍一 个纪录片, 名曰 《寻找岸上的河流》 , 迄今跟拍 两三年了, 拍了几百个小时的素材. 前月在深 大图书馆配合我讲 《老桂家的鱼》 , 他剪辑了 40分钟的纪录片素材播放, 同学们看了, 感受 非比一般. 围绕这个原型, 去年发生了两三件事情 值得一说, 一是年初发现 老桂 全身浮肿, 病 情加重, 此前, 得知他患高血压多年, 我带去 腕式血压计, 量得他的血压是 180/230, 吓了 一跳, 疑是肾性高血压. 这种血压在常人, 早 都住院了, 他却还在风里浪中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