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 2018-10-09 |
W. JournalofEthnology
2012 年第
2 期 (总第
73 期)2012.No.2 (Total No.73 ) * 本文基于同题讲座录音整理稿写成.讲座于
2007 年11 月12 日在中国农业大学西 校区主楼
614 会议室举行. 我十分感谢赵旭东教授的邀请及李小云教授、 刘晓茜女士在讨论 中给予的启发.我也十分感谢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2009 届硕士李怡婷、 牛静岩、 王念、 齐钊, 他们对讲座录音进行了整理, 我是基于他们的整理稿梳理出这篇随笔的. ① 王铭铭.西方作为他者 ―― ―论中国 西方学 的谱系与意义 [M] .北京: 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 2007. ② 王铭铭.心与物游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③ 王铭铭.经验与心态 ―― ―历史、 世界想象与社会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王铭铭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献标识码] E 在 《西方作为他者》 ①之前, 我写了 《心与物游》 ②和 《经验与心态》 ③这两本书. 《心与物游》 这本书, 第一部分主要是谈中国人的世界观, 特别是 天 这个概念;
第二部 分是谈人和物的观念;
第三部分是谈物的文化史;
第四部分是关于物的哲学;
最后一部分内 容较杂, 主题虽还是跟前面的论题有所呼应, 但并不直接. 汇编的文章涉及某些体会. 写关于 天 这个概念, 我也是在写自己感受到的非西方世界的宇宙观在历史中遭遇 上帝 概念的渗透的历程, 这个历史的本质, 是相对 缺乏超越性 的 天论 , 在 富有超越性 的 天主论 面前所已表现出的 弱势 , 及这一 弱势 带来的若干问题. N.W.J.E 《心与物游》 的
第二篇带批评地延伸莫斯 (Marcel Mauss ) 的观点, 他写的 《礼物》 ①是一本 很基本的书. 莫斯可以说是在社会科学里面较早谈 人物 概念者, 他用的词是 person 的拉丁 版. 他是第一个从图腾等方面谈人为什么能够当成物来看的人. 莫斯关于人物的论述在一篇 叫 《人的精神范畴》 的文章里有了不起的说明.②这篇文章非常重要, 但是今天已经被很多人 给忘记了.它主要是在说我们人是通过物的一个小局部来定义自身, 某些民族把自己定义, 成一只熊的一个爪子, 或者是一只鹰的脑袋等等, 他们通过对自己的名字和物的一个小局部 作定义从而决定自己在社会当中的角色.莫斯这篇文章里面有一段在方法上面非常精彩的 话, 大意是: 我们在研究人的社会的时候, 通过种种的民族志陈述意识到只有把人当成是社 会这样一个舞台中的人来看的时候才是有收获的. 在 《心与物游》 中, 我谈到为什么中国会有把人跟牛对应起来的看法, 以至于我们今天还 有 牛人 这一说法. 实际上 牛人 之说很古老. 在这本书中我引到苏东坡梦见了自己是一头 牛, 还被官府抓去鞭打的故事.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他梦到这个, 第二天很悲哀, 想到自己也只 不过是一头被政府鞭打的牛. 我们知识分子也常把自己当成 孺子牛 . 这种种事项说明, 我们 的确是像莫斯所说的那样在生活着, 是作为社会这个舞台上的一个角色.为什么说是这个舞 台上的一个角色呢?最早可能是带着面具在跳舞的人, 这个面具可能是人在社会舞台上的最 早的表现.但是最后随着剧情的发展, 我们人要演一个角色还要化妆, 这都是一连串的. 莫斯没有很明确表明一点, 即我们在社会剧场里的角色是有高低之别的, 而我们也时常 用 物 来形容这个高低之别.关于人的次序之别, 我们可以在物的 表征 中看到. 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被说的重要发现,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对玉格外青 睐. 从石器时代向金属工具时代的演进, 似乎是文明早期进程的普遍特点, 但在东亚这地块, 这过程还夹杂着一个漫长以至可以说延续至今的 玉器时代 . 关于 玉 , 考古学家已有了许多论述.我感兴趣的是一个问题: 玉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到 底起什么样的作用? 我在收录于书中的 《君子比德于玉》 一文中说, 正是由于玉在色泽和透明度上远远比生 产工具显得纯净, 所以在上古时代先被视作是 祭祀之物 、 巫术之物, 再被贵族视作地位象 征, 接着到孔夫子的时代, 玉成了君子道德性的表现. 从玉这种物, 我们可以看透社会理论的一般问题. 莫斯说每个人都是个人物, 这个观点道理上是说得通的.比如, 当你说别人 不是东西 时, 实际是说他们 不是人 .不过, 当我们说我们都是人物时, 我们兴许忘记了另外一个常 理: 古人说的 人物 要么出众, 要么超脱, 要超群脱俗, 出众的人才叫人物.关于 人物 这个 方面的含义, 在现在历史学杂志 《人物》 的定义中仍然保留. 人物 要能列到那个杂志里得到 研究非常困难, 必须出众. 那么, 为什么我们用 人物 来形容这一类人呢? 人物 是怎么来的 呢?也许孔子时代的人用玉来解决的, 恰是这个问题, 他们认为, 要成为人物, 就要使品格抵 达用玉这样的东西来形容的境界. ① 莫斯著, 汲匆.礼物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② Marcel Mauss, A category of human mind , in The Category of the Person, Michael Carrithers et al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pp.1~25. 王铭铭 ・ 《西方作为他者》 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