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8-12-16
投资项目别崽花爷钱不心疼边车2016 年8月17 日 星期三 理论评论部责编 主编:潘云锋 编辑:李辉 美编:梁俊 值班

电话:0771-5690101 电子信箱:gxrbpl@163.

com 腾讯微博: @桂海时评

2 评论 微言有道 不吐不快 画中话 南昌市青山湖区市容局环卫工人顶着近40 度高温烈日,接受'

阴影下'

的领导慰问! 近日,南昌不少市民在朋友圈转发着这样一张特殊图片,之所以说特殊,是由于图中的场景是一个慰问环卫工人的爱心活动,然而图中环卫工人却站在烈日下,等待着旁边坐在阴凉处的领导们发放慰问品.这张巨大反差的图片,引发广大市民吐槽.有道是:烈日炎炎扫街忙,环卫工人盼清凉. 忽闻领导来慰问,扛着扫帚来会场. 配角悠然檐下坐,主角列队烤骄阳. 作秀疏忽露马脚,莫怪观众戳脊梁. 致远/文刘恒/图工商总局近日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征求意见稿) 》 ,当中第二条的内容,引起了较多关注 和讨论.其中提到 金融消费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的行为不适用本条例. 这项有关 适用对象 的界定, 被认为是所谓的 职业打假人 将不再受消法保护. 最近,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 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 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 , 要求各级 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政务舆情回 应责任, 把握需重点回应的政务舆 情标准, 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 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培训, 建立政 务舆情回应激励约束机制. 此次政务舆情回应能够 进一 步 ,笔者认为头功得归互联网.正如 《通知》 中所述: 随着互联网 的迅猛发展, 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 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舆情事件频发多发, 加强政务 公开、 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 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其实, 政务公开也好, 舆情回 应也罢, 实际上都是一个主题, 即 公众的知情权.这种本应属于公 众却被很多地方长久漠视的权利, 在互联网时代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而正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 传播速度的惊人飞跃, 倒逼着公众 知情权的本位回归. 在强大的倒逼压力面前, 从国 家到地方都加大了政务公开和舆 情回应工作改进步伐,基本形成了发布、 解读、 回应的政务公开工 作格局.但是,与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工作理念不适应、工作机制不完善、 舆情回应不到位、 回应效果 不理想等问题. 今年4月,国办印发了《2016 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 对全国政 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 要求各地对 涉及本地区、 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 情、 媒体和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 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 积极回应 社会关切. 此次印发的 《通知》 , 应该是对 《要点》 的延续, 是逼着政务公开和 舆情回应机制形成的 进一步 .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第一责任 主体,谁主管谁负责, 想躲也躲不 了;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必须重点回 应的舆情内容,比如涉及重大政策、 公众切身利益、 突发事件处置;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回应时间, 涉及 特别重大、 重大突发事件的, 最迟

24 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他的48 小时内予以回应.此外, 在 舆情回应的质量标准、 奖惩制度等 方面, 《通知》 都有了较具体的 进 一步 . 在本应主动让老百姓获得信 息还不能完全实现的今天,如能逼着各地各部门将上述要求落到 实处,无疑已是一大进步.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似乎还得 再进一步 , 这是现实形势的要求. 人人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是 通讯社 事情发生在路上, 眨眼间 都到了网上 .在这个残酷的现实 面前, 《通知》 要求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