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9-01-23 |
0 0
1 ・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9年第4期①②③④⑤周飞舟:《 差序格局与伦理本位》 ,《 社会》2
0 1 5年第1期. 费孝通:《 个人・群体・社会― ― ―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 《 费孝通文集》第1 4卷, 北京:群言出版社,1
9 9 9年,第4
8 7页. 渠敬东:《 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 ,《 社会》2
0 1 9年第1期. 杨善华、孙飞宇:《 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 社会学研究》2
0 0 5年第5期. 肖瑛:《 从 国家与社会 到 制度与生活 :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视角转换》 , 《 中国 社会科学》2
0 1 4年第9期. 会世界,就必须重塑社区研究的要义,从地方权力精英、国家、市场、等级、社会 流动、宗教―神话―知识等文明整体形态之于局部社会呈现的角度,对生活世界本 身做完整的观照. ① 上述认识,都来自于田野工作中对 社会底蕴 的感受. ② 这种感受让我们不 会迷失在时下流行的概念和意见里,努力回到最质朴、最亲切的生活世界.不过, 人类学家首先会对此提出质疑,就像当初利奇评说费孝通的 《 江村经济》那样: 像 中国人类学者那样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 ③ 西方人类学与生俱来的学 科偏好,是指向新大陆或殖民地的 异文化 的,或者像马利诺夫斯基在此书 序言 中所说的那样: 人类学,至少对我来说,是对我们过分标准化的文化的一种罗 曼蒂克式的逃避. 但中国学者似乎不这样看.费孝通晚年坦陈:如果人类学对于西 方学者来说是一个 表演才华的戏台 、一种 智力的操练或游戏 ,那么他无法享 受这种 悠悠自得的人生 .中国学者探寻自己所属的社会生活,自然少不了传统士 大夫的那种同情与关切, 天下兴亡 之际,怎能忘掉 学以致用 的责任? ④ 社会学前辈们是 敢于 承认这样的情怀的.当年燕京大学的学生们追随吴文 藻等从事社区研究,便是从物质、社会组织和精神等三个层面入手来构建多层次的 文化整体. ⑤ 王铭铭将其概括为人、物、神诸 存在体 共处的 社会共同体 , ⑥ 即是从 社会生活应研究的各方面 及其历史的内涵出发,与多个外部世界加以完 整关联的 ( 跨)文化系统.这一思想反映在燕京学派此后的整体研究和著述之中, 而今天看来,其中 既见社会又见人 的代表作,当数林耀华的叙事体著作 《 金翼》 .学界近来对 《 金翼》文本给予了充分重视,庄孔韶和王建民曾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