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 2019-09-02 |
1927 年10 月17 日晚, 商务印书馆元老 张元济在上海家中突遭绑匪劫持, 随即被掠 至乡下隐匿.
关于此事, 张树年在 《我的父亲 张元济》 一书中描述甚详:
1927 年10 月17 日晚, 一辆汽车开到极司非而路, 车上下来五 个人, 到我家叫门.佣人刚开门, 这伙人就蜂 拥而入, 先把开门者用手枪顶着押往门房间, 接着疾步穿过花园, 持枪冲上楼梯.这时父 亲正与家人在二楼吃饭, 见有这么些人上楼, 刚想起身问话, 一个绑匪已用手枪顶住饭桌 旁的堂兄树源, 大约他们见只有树源一个年 轻人, 怕他抵抗.有个头目模样的人指指我 父亲, 说: '
不是那个, 是这一个! '
于是, 绑匪 不由分说架起父亲走了. 绑架张元济的这伙人以为商务印书馆是 张的私产, 所以开口便要赎价30万.其实商 务虽然名气很大, 但股东人数却很多, 更何况 张元济也并非大股东, 他的收入主要是薪水 和一定数量的股息, 虽然不能算穷人, 但也不 是绑匪想象的那么回事.后来这帮人一调 查, 发现的确搞错了, 于是便将赎金降为
20 万.10月18日, 张元济给商务印书馆出版部 长高梦旦写信交代情况: 以弟资格, 竟充票友 (指自己遭绑票一事) , 可异之至.此间相待颇 优, 请转告家人放心.惟须严守秘密.票价二 十万, 殊出意外.以弟所有家产, 住房道契, 非 弟签字, 不能抵款.商务股票兄所深知, 际此 时局, 售固不能, 押亦不易.但弟既到此间, 不 能不竭力设法.请兄为我帮忙, 并转告内子向 亲友借贷, 愈速愈妙.再此事切不可宣扬于 外, 如已报捕房, 即速设法销案, 告知系由自己 商妥了结. 从信中可以看出, 张元济被绑后处之泰 然, 精神上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在这段 幽居 的日子里, 张元济与几个看守相处甚洽, 他从心底里同情这伙人的境遇, 便常常与他 们攀谈劝导,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到亲切处, 亦有泪下者 ;
一名年龄较大的看守常常咳 嗽, 张元济劝他去看医生, 还亲自为他开了一 张治病的方子;
看守们也为张元济的宽容和 善良所感动, 对他十分客气, 不但给他松了 绑, 还让他睡在屋里唯一的一张床上, 他们自 己则和衣躺在地上.望着身边这些原本善良 却被逼为盗的人, 张元济不禁抚掌慨叹, 诗作 也在心头酿成, 几天过去, 一数竟有十首, 此 即后来有名的 《盗窟十诗》 . 这起意外事件让张元济有机会了解了中 国底层老百姓的生存状态, 这是他原来很少 甚至是从未接触过的一个世界, 对其震动很 大, 张元济脱身后在致好友丁文江的信中有 这样几句话, 说出了他对绑票这一社会现象 的见解: 如有生路, 谁肯为此?呜呼!谁实 为之而令其至于此哉!人言此是绿林客, 我 当饥民一例看, 未知我兄闻之又作何感慨 也. 十年后张元济内侄许宝骅在京杭道上被 绑, 张元济又写了 《谈绑票有感》 , 进一步阐述 了他的这种观点: 国家管着教育, 为什么使 他们得不到一些知能?国家管着工商、 路矿、 农林, 为什么使他们找不到一些职业?蝼蚁 尚且贪生, 狗急自然跳墙.人们饥寒到要死, 铤而走险, 法律固不可恕, 其情却也可怜. 身 历险境而不畏惧, 脱险后又替绑匪辩护, 这就 是张元济的胸襟和气度, 不过这种胸襟今天 已很少看到了. 绑匪也为张元济的人格力量所感, 只收 了张家一万元便将其客气地送回, 回家后张 元济把 《盗窟十诗》 排印出来, 遍送亲朋好友 张元济替绑匪辩护 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以作纪念.后来有人误传 《盗窟十诗》 是张 元济脱险归来后所作, 胡适也这样认为, 他 在致张元济的慰问信中说: 盗窟归来一述 奇, 塞翁失马未应悲.已尝六夜绳床味, 换 得清新十首诗. 菊生 (张元济号菊生) 先生 脱险归来, 作诗自遣, 皆温柔慈祥之言, 无 一句怨毒之语.因占绝句一首和, 并乞教 正. 张元济读后专门复信胡适, 并依韵撰 诗一首, 说明 《盗窟十诗》 乃作于匪窟之中: 世事遭逢未足奇, 本来无喜亦无悲.为富 六日清闲甚 (指被当做富人遭绑架六日) , 此 是闲中学赋诗. 雪花想下又不想下, 犹犹豫豫.你们商 量商量, 自己拿个主意.对面人家的屋顶白 了.雪花拿定了主意: 下. 读汪曾祺的 《下雪》 , 韵味悠长, 平淡朴实中充满了童趣.雪 花在汪曾祺的笔下, 仿佛成了一群调皮活泼 的孩童, 在屋顶上欢闹嬉戏. 记忆中, 雪落故乡, 似一幅水墨长卷, 山脉 河流隐约可见.故乡的雪, 好像邻家的姊妹 们, 它们温婉地落在树梢上, 飘入草木间, 藏掖 着、 不吵闹.如老舍所写: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 草色还露着……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 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从 《诗经》 中的 雨雪霏霏 , 到 《唐诗》 里的 千树万树梨花开 , 莹莹的雪花在诗词文 章中纷飞了千年.它们时而悄无声息地跑进 庭院, 引出诗人 不知庭霰今朝落, 疑是林花 昨夜开? 的自问;
时而飞舞在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的寒江畔, 与身穿蓑笠的老者一 同垂钓.读到李白的 雪花大如手 、 燕山雪 花大如席 , 心中颇感疑惑――难道千年前的 雪, 如此气势磅礴?转而一想, 也许是苍茫的 北国雪, 抑或是诗人的故意夸张罢了. 在唐朝, 清闲的白居易在家中, 望着窗外 天色阴沉, 晚来天欲雪 , 新酿的米酒香气扑 鼻, 红泥火炉已经准备好, 于是向好友发出 能饮一杯无? 的盛情邀请.真切诚恳的语 言, 如熊熊炉火, 温暖了友人的心房. 夜深知 雪重, 时闻折竹声. 静谧寒冷之夜, 卧床的白 居易忽觉被窝枕巾冰冷无比, 继而瞧见窗户 发亮, 听到竹枝被折断的声响, 才知道窗外已 是大雪飘零. 烹雪煮茶的故事, 在古今诗文中偶有所 见. 《红楼梦》 里第四十一回, 妙玉煎茶给宝玉 吃, 宝玉吃后惊叹轻浮无比.黛玉便问妙玉: 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 你这 么个人, 竟是大俗人, 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 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 收的梅花上的 雪. 积攒梅花上的雪, 化水煮茶, 实在闲情雅 致.梁实秋在其散文 《雪》 中也记述了雪水煮 茶的趣事.梁先生就刚落的积雪掬起表面的 一层, 放到瓶里融水后煮沸, 用小宜兴壶沏大 红袍.先生细品后猛嗅了几下喝干了的杯 子, 但是 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 反而觉得 舌本闲强. 梁实秋雪水烹茶的率直可爱, 不 禁让我哑然失笑. 诗文中的雪, 或文静、 或俏皮、 或含蓄、 或 猛烈, 可观赏, 亦能烹茶.寒冷之日, 与这千 姿百态的雪围炉攀谈, 多么温暖惬意! 闲暇假日, 清晨, 在鸟儿清脆的鸣叫声 中醒来.推窗, 细碎的阳光从繁茂树冠垂 落, 迸溅一地.纵是深秋, 热带岛屿绿意盎 然, 是清爽怡人的时节.常绿的树在这个深 秋兀自绽放, 吐露芬芳.这样清丽的日子, 邀三五好友, 喝喝咖啡读读书, 心亦如风和 日丽, 是一种难得的消遣. 迎着习习凉风, 来到友人的书斋.轻轻 推开房门, 是陌生的居所, 而淡淡书香, 氤氲 缭绕, 恍惚相识.偌大的房子, 木制家具、 古 朴典雅, 流露出主人的品味和性情.这里全 是书, 客厅、 房间, 楼上、 楼下, 林立着黑桃木 色书架, 架上整齐摆放着主人收藏的上万册 的各类书籍: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 《莎士 比亚全集》 《红楼梦》 《季羡林全集》 《鲁迅全 集》 ……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赫然入目, 书 香儒风扑面而来.很羡慕这书斋的主人, 放 下经纶事务, 避开尘世纷扰, 坐拥书城, 红袖 添香, 阅读经典, 浸润人生, 何等惬意! 人与书的相遇, 就像是人与人的相遇, 也是一种缘分.驻足, 凝望, 流连, 纤细指尖 轻轻触碰在书与书的脊背之间, 迟疑, 抽取, 翻阅, 和煦清风掠过心田. 阳光如大朵玫瑰, 洒满房间.光洁的褐色 榉木茶几上, 刚煮好的炭烧咖啡, 盛在宽口白 瓷杯子里, 色泽醇厚, 味道香浓.此刻, 三五好 友围坐, 书香相伴, 咖啡在手, 静谧在心.间或, 有人发表言论, 评品文章, 指点江山, 激扬文 字.主人笑谈: 古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