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 2019-05-05 |
此山 本来叫做青岛山, 因早年山下有个青 岛村而得名.后来青岛村几经变迁, 潮涨潮落, 成为具有 黄海明珠 东 方瑞士 之称的青岛市. 为何又称它为炮台山呢?因为除了南坡北岭矗立着几座一个世纪 前的铸铁大炮外, 还在于此地历经一 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发生了很多家国 兴衰、 悲欢离合的往事. 一个春光明媚、日丽风和的日子, 我登上了这座不平凡的小山.说 它小, 是真的小, 南北长约六百四十 米, 东西宽约三百一十米, 面积三百 三十亩左右, 海拔只有一百二十八点 五米, 与那些昂然耸立的高山大岭不 可同日而语, 甚至不如某些地标性的 摩天大楼高大, 充其量只是一块平野 中的高地. 然而,山虽然小,却不可小看它.清末年间胶澳建置 (青岛前身) , 始称 凤台岭 京山 , 当地渔民叫它 青岛山 .后来, 德国利用 巨野教 案 强租青岛, 以德国 铁血首相 俾 斯麦的名字命名为 俾斯麦山 .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乘机侵占, 企图长期据为己有, 称为 万年山 , 直到中国军民不断抗争, 中国政府正 式收回青岛,才又重新将名字改为 青岛山 .山名的变更, 书写着历史 的风云变幻! 站在这里,迎着吹面不寒杨柳风,大半个美丽的海滨名城尽收眼底: 远望波光粼粼的黄海, 岛屿青翠, 轮船往来;
近观红瓦覆顶,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一派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景 象.难怪清末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之 一康有为晚年定居青岛, 发出了 青 山绿树、 碧海蓝天, 不寒不暑、 可舟可 车, 中国第一 的感叹. 由此可见, 青岛山的位置十分重 要.它位于新老市区中心,背山面海, 俯瞰岛城, 当年的总督府、 兵营、 栈桥、 闹市、 入海口一览无余, 既是一 处最佳观景平台, 又是扼守海防的战 略要地. 清末, 胶澳总兵章高元曾在这座 山上设防, 现在还存有一尊清军铸铁 大炮, 可惜当局腐朽, 清军无能, 有炮 也没打响.一八九七年德军占领青 岛后, 更为重视此地, 大兴土木, 在山 的南北两处各建一座永久性炮台, 并 深挖山洞建成牢固的工事.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一九九七 年, 青岛市政府修复了当年的 德军要 塞地下指挥部 , 建起了反映青岛百年 历史的炮台遗址展览馆.经过多年的 发展建设, 已成 为青岛一战遗址 博物馆、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 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防教育基 地, 是一处寓教于游的人文景观. 我与几位朋友就是慕名而来, 参 观遗址并重温这段史实. 正值中午时分, 初春的太阳照在 身上暖融融的, 山路两旁的青松翠柏 一片绿荫, 早开的迎春花、 杜鹃花迎 风微笑,在眼前呈现出油画般的风景.脚下的石板小路犹如一条飘带, 引领着游人步步登高.蓦然, 我发现 在斑驳的树影掩映下, 路面上相隔不 远就有一块铁制铭牌, 分别写着: 一八 九七德国侵占青岛、 一九一四一战爆 发、 一九一九五四运动、 一九二二青岛 主权回归、 一九四九青岛解放…… 哦, 这是将当年重大的历史事件 记录在此, 人们登上青岛山, 就如同 一步步走进青岛近代史. 山上建有德军历时六年修建的军事工程, 设计巧妙, 建造精湛, 分别 由南、 北炮台和德军中心指挥部所组 成, 是德军侵占青岛后修建的九大永 久性炮台之一, 曾被德军诩为 青岛 炮台之最重要者 .一战期间, 日德 两军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炮战, 德军 战败前自行炸毁了南、 北炮台, 唯有 地下指挥部保存比较完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在欧 洲, 简称为 欧战 , 离着十万八千里的 远东地区的中国, 并无涉及, 然而, 贪 心不足蛇紫 的日本, 看到德国无暇 他顾, 便趁火打劫乘虚而入, 攻占了被 德国占领的我国山东青岛. 此次, 我们重点参观的是潜藏在 地下的德军中心指挥部.它很坚固, 位于南炮台后侧的山腰上, 总面积一 千六百余平方米, 使用劈山、 浇注、 回 填式施工方法建成.指挥部门前的石 墙上铭刻着一行大字: 青岛山炮台遗 址.我与朋友在此合影后, 钻进如洞 口般的一道道铁门, 头顶上一排昏黄 的照明灯, 照亮了逝去的岁月. 指挥部内共有大小不等四十二个厅室, 内部巷道纵横交错, 串联各 个房间和入口.依照地势和功能, 分 为三层立体结构, 局部五层, 顶部装 有铸铁旋转t望塔.内设两个蓄水 池,分为指挥、生活、后勤三个功能区, 设有作战指挥室、 医护室、 发电机 房、 锅炉房等等.三道保存完好的大 铁门, 具有防弹、 防毒、 防水的功能. 我们依次走进一号二号炮位、 弹 丸室、 会议室等等, 看到一些仿真德 军士兵雕塑, 有的在装填炮弹, 有的 在站岗值勤, 还有的围着地图在讨论 什么, 俨然当年的情景再现.最后我 们沿着窄小陡峭的台阶进入顶端的 t望塔,从一条缝隙似的t望孔望去, 整个城市港口要道一目了然. 如此规模之宏大、 结构之复杂、 功能之齐全的建筑, 在当时堪称亚洲 第一, 是地下军事建筑的经典之作. 西方列强在青岛留下了诸多楼房设 施, 这些旧炮台是帝国主义者侵略霸 占青岛的铁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战胜国 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即 巴黎和会 .共有英、 法、 美、 日、 意 等二十七国参加, 中国作为协约国一 员,曾派出十四万 劳工旅 奔赴战场, 贡献非凡, 理所当然也出席了会 议, 并准备从战败国德国手中收回山 东青岛的主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永久和平, 实 际成为帝国主义者重新瓜分世界的 分赃大会 . 弱国无外交.尽管中国代表团据 理力争, 大声呼吁, 在卑鄙无耻、 穷凶 极恶的日本威逼下,在列强私下勾结、 互相利用的交易里, 巴黎和会竟 然通过了决议, 把中国领土像商品一 样转让给了日本!外交失败, 强权战 胜公理, 消息传到国内, 举国震怒, 群 情激愤!矛头直指日本列强与北洋 政府.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 北京大学 等学校的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 游行, 学生们慷慨陈词, 声泪俱下, 有的学生咬破手指写下血书 还我青岛 !进而上演了 火烧赵家楼、 痛打 卖国贼 的一幕.很快, 怒火燃遍全 国, 罢工、 罢课、 罢市、 抵制日货、 游行 示威, 掀起了轰轰烈烈影响中国历史 走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 时至今日, 震撼中外的五四运动 已经过去整整一百年了, 但那熊熊燃 烧的爱国光焰, 依然闪耀在历史的天 幕上, 那如山呼海啸的呐喊, 依然回 荡在人们的耳畔.五四运动高举民 主和科学的大旗, 不仅掀开了中国现 代史的篇章,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以及赢得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打 下了根基. 走出地下堡垒, 从外面观看山顶 上的t望塔, 同样令人惊叹.据说这 座塔自重六吨, 连同框架一百多吨, 由 德国铸造的四大块厚二十厘米的钢 板, 由船运来, 用螺丝铆合而成, 可以 抵御当时最强大的炮火攻击.这座塔 圆顶方边, 远远望去, 犹如一个戴钢盔 的德军士兵俯卧在那里. 然而, 即使它固若金汤, 也 无可 奈何花落去 , 最终成为一堆废铁, 述 说着曾经的历史, 警醒着后来人. 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