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 2019-06-29 |
7.9 星期一 Tel:85581667 E-mail:[email protected]
7 随着高校毕业季的来 临、求职高峰的出现,在 线招聘市场再次迎来爆发 式增长.不过,在线招聘 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 便利的同时,也暗藏"陷阱"――不法分子以在线 招聘为幌子,从事诈骗活 动,并呈现集团化、产业 化、职业化等新特点. 面对在线招聘的"暗礁" ,求职者需要擦亮眼 睛.与此同时,在线招聘 网站也必须担负责任,不 能置身之外. 超5500人受骗―― 在线招聘诈骗套路翻新防不胜防 记者从福建省厦门市反诈骗中 心核实了解到,最近厦门一些小区 楼道内频现"二维码扫码加入业主 群"的布告通知,经核实,这些微 信群并非"正经"的"业主群" .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群众, 来路不明的"业主群"有套取用户 信息的风险,千万不要随意加入此 类"业主群" . 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洪恒 亮介绍,厦门某小区最近正好要成 立业委会,热心的业主也正张罗着 组建业主微信群,大家陆续通过扫 群二维码、互相推荐的方式进群. 但在
4 月22 日,有人发现小区的 各个楼道、电梯里突然张贴了"关于加入XX 小区业主群的倡议书" ,倡议书末尾有群二维码,并 要求业主进群后必须修改昵称"X 楼+X室+姓名" . 之后,确实有不少小区业主加 入了这个假业主群,甚至出现假业 主群的人数一度超过真业主群人数 的情况.据不少加入假业主群的业 主反映,进入该群后,发现群里不 断发送各种推销广告等信息,根本 没有涉及组建业委会的事宜. 经过核实,小区党支部和物业 发布紧急声明,宣布这个所谓的 "XX生活交流群"是假冒业主群.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分析, 不法分子组建该假冒"业主群" , 可能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在群内 推销广告:这可比挨家挨户去发放 传单、推销广告方便得多,成本也 小得多;
二、获取小区业主信息: 根据"入群要求" ,一旦业主将昵 称修改为"房号+姓名" ,对方就 轻松获取业主的个人信息,之后 可能从事如诈骗等非法活动;
三、群内发送附带病毒的链接、 红包:在取得业主信任之后,不 法分子会在群内发送附带病毒的链 接、红包等,业主一旦点击,可能 引起手机中毒,进而手机内信息被 窃取,甚至导致手机绑定的银行卡 内钱款损失. 民警提醒广大群众,不要随意 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要添加陌生微 信好友、加入陌生微信群,更不 能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等,以免造 成财产损失.而作为小区管理者,则应负起监督管理责任,一 旦发现可疑"二维码" ,要及时出 面澄清、处理. 新华网/颜之宏 警惕! 这样的 "业主群" 会套取你的个人信息 近年来,中国在线招聘行业 步入高速发展期.腾讯旗下的企 鹅研究院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 超过 53%的求职者通过招聘网站 获取招聘信息. 巨大的空间也为犯罪提供了 温床,日前有媒体梳理近年的虚 假招聘诈骗案发现,有248 名被 告人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 近亿元.受害者甚至有人落入卖 淫窝点、诈骗集团.值得警惕的 是,在线招聘诈骗正从单兵作战 发展到跨区域集团化、产业化诈 骗,低级诈骗发展到职业诈骗, 诈骗的"套路"不断翻新. 有的传销组织在招聘网站冒 充知名企业,以招工名义诱骗大 学生加入传销组织,借用网络平 台的审核漏洞达到目的.去年, 引发舆论关注的大学毕业生李文 星之死,就是因为轻信了招聘网 站上的虚假信息,误入传销深渊. 有的诈骗分子以日结工资或 者高薪回报为诱饵,吸引求职 者做兼职.当求职者"上钩"之后,诈骗分子就会巧立名目,要 求求职者缴纳报名费等各种费 用.受害者到头来不仅实现不 了日入千元的梦想,反倒赔进 了巨款. 有的不法分子以印刷厂、广 告公司等名义,在网络上发布应 聘信息,让应聘者点击植入病毒 的木马链接,一旦中了病毒,应 聘者就会被不法分子盗取银行卡 账户、支付宝邮箱等敏感信息.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一些 在线招聘平台上甚至已经形成诈 骗产业链,对普通求职者来说, 颇有些防不胜防之感. 诈骗套路翻新 招聘网站上诈骗横行,为何 难以被"连根拔除" ?这与招聘网 站的"不作为"有关系. 招聘网站对招聘信息缺乏审 核,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 机.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招聘 网站名义上有审核机制,但事实 上并不完善,无法分辨真假信 息.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个漏洞 发布招聘信息,一旦被发现举 报,就迅速转移阵地. 曾有招聘网站负责人表示, 如果发布人"只发一个职位,公 司名称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 系统可以找到、职位没有明显问 题,就可以先发布.如果没有用 户举报,就不强制审核他" . 如今,在线招聘正处于跑马 圈地的激烈竞争之时,面对流量 诱惑,一些招聘网站放松了对内 容的审核,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不 法分子的"帮凶" . 另一方面,在诈骗分子和传 销团伙遭到"痛打"之时,招聘 平台却往往可以逃过一劫.有调 查发现,2008 年以来,涉及"虚假招聘"的近200 起刑事案件中,没有判决书的当事人是网络 招聘平台.招聘网站不担责、难 受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 在线招聘诈骗的肆意生长. 有业内人士称,监管部门如 果只能要求平台做到审核和确保 信息真实,依赖于平台自行审 核,层出不穷的各类虚假信息就 难以杜绝. 招聘网站有责 针对部分招聘网站违规发布 虚假招聘信息,造成部分求职者 上当受骗、严重损害求职者合法 权益的问题,去年人社部曾要求 对互联网招聘平台实施集中整 治.在加强监管的背景下,在线 招聘乱象已有所控制.但要从根 本解决难题,还需要多方给力. 有律师表示,应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让在线招聘平台承担起 应有的审核责任,并在相关案件 的刑罚上体现其危害性的责任承 担,从而在源头堵住利用在线招 聘平台的违法行为,防止悲剧重 演,避免一旦出事就由行政处罚 机关罚款整改了之. 有专家建议,作为中间平台 的招聘网站应与大企业建立信息 沟通机制,并与工商部门合作, 依靠数据库辨别虚假公司信息, 减少招聘陷阱.与此同时,相关 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系列行动打击 招聘诈骗行为. 人民日报海外版/刘i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