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9-07-01 |
另一方面, 还要让 文学回归社会, 成为 普通读者的精神食粮.我以为, 这二者 并不是对立关系, 回 溯中外文学史, 大凡 经典的作品, 最终都 是大众化的.如 《安 娜・卡列尼娜》 、 《简・ 爱》 、 《红楼梦》 、 《三国演 义》 .如今, 有相当多 的专业和准专业作家, 他们把写作的目标总 是盯在评奖上, 发表在 某几家大刊上, 而听 不到读者的真实反映, 甚至看不到已然 偏离文学规律的创作现实和倾向, 结果 越走越远. 名气对于一个人固然重要, 但聪明 的读者是不看你在圈子里是否有名.他花钱购买的书刊要物有所值, 一是要 满足娱乐消遣的需要, 二是要满足审美 的需要.前些时同著名作家陈建功到天津为文化杯全国文化系统 梁斌小说 奖 获奖作家颁奖,陈建功在颁奖仪式上说, 他二十 几岁在京西煤矿挖煤时曾想, 什么时候不挖煤光看小说多好.如今几十年过去了, 在他写过、 看过无数的小说后, 他突然又萌 发了要是每天不看小说, 能到井 下挖煤该有多好的感慨.这前后 近四十年的变化, 既表明当年人 们对文学是多么的渴望, 又折射 出人们对当代文学是多么失望. 当然, 我们对当代文学的失 望, 绝不能全都归咎于文学成了 圈子.综观社会各界,哪个地方没有圈子,但文学不能变成圈子里的创作.人一旦进了圈 子, 即使你的思想是自由的, 但 你也身不由己.因此, 我们的 文学要想真正地发展与繁荣,不论是什么样的作家,都不要整天活在圈子里.人在圈子,如同野畜变成了家畜, 虽然模样好 看了, 体重增加了, 但却丢失了物种的本性.没有了本性,也就没有了本质 . 采风/副刊
3 本版主编 红孩责编 张昱2011 年12 月12 日 星期一
电话: 010-64297644 E-mail: [email protected] 名家新作 人在旅途 数字的心灵慰藉柳萌文学啥时成了圈里人的文学乌兰幽岑观道(国画)吴立强作六婶彭世团追寻红色之旅张洁数字本来就是数字, 无非起个区分的作用, 或者承载度量的 内容, 可是从谐音上一演绎, 以及 赋予宗教或迷信色彩, 这数字就 越发神奇了.比如数字中的
六、
八、 九, 显然就比别的数字吃香.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们是发
(八) 财、 长久
(九) 的谐音, 以及六 六顺的征兆, 在有的人眼里无比 吉利.诸如选 择车牌号、 电话号码时, 这些数字就身价倍增.好像获得了这样的数字,就会逢凶化吉升官发财,这一生的命运都会畅达.有的甚至于连平日说话, 都忌讳四(死) 、 五 (误) 这样的数字, 说是怕诅咒死或耽 误美好前程. 数字谐音的得失, 难道真那么灵验吗?反正我还无此体会. 不过在潜意识里, 倒愿意接受这 些, 比如, 我出版的作品集, 本来 打算编选四卷, 编辑朋友劝我说: 干嘛, 四 (死) 四 (死) 的, 要不你 就出五卷, 要不就出三卷, 何必非 要这个数呢? 最后听从朋友的好 言相劝, 出版了三卷本自选集, 尽 管某一天我还是必死无疑, 起码 眼下在心灵上会得到宽慰. 可是, 由于有人―― 特别是想升官发财的人――过于相信吉 利数字, 在这方面却也稍显了 灵验 .二十多年前在 《新观察》 当编辑,我 采访过一位国民党起义将领, 问起他当时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