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 2019-07-01 |
他的静默是向下的. 他的姿 态向下, 他的目光向下, 他的神情 像是在亲善地微笑, 却感觉得到 他的神思飞向了那些洞窟、 那些 经文、 那些日复一日的冥想. 远处 土黄色山上的著名洞窟成了他的 背景, 他也成了关注那些洞窟的 目光的第一落点. 一个对佛学所知寥寥的人来 了. 如同所有想来这里的人一样, 我是被洞窟里那些即便是横遭浩 劫而残存的美丽依然令世人炫目 的壁画吸引而来的. 遥想 开凿于公元三世纪末的克孜 尔石窟, 距离我们有千年之遥. 当 我们沿着古老的龟兹壁画向上追 溯, 以抵达时光的另一端的时候, 需要怎样的心智、 体悟和想象力 呢? 这里的一切对于我都是陌生 而新鲜的, 有着意想不到的整齐 和有序, 让人不由得想起柏孜克 里克千佛洞, 当你走进去, 要穿越 一段古旧的民宅, 与仿佛古今贯 通的居民们擦肩而过, 甚至会看 到德国强盗冯・勒柯克住过的房 子……我们就在现实与远古的交 替中, 在真实与梦幻的转换中, 走 过摇摇晃晃的木梯, 走上几乎被 破坏殆尽的洞窟. 在这里, 你可以直奔主题. 在 这里, 你可以在白色的日光下径 直踏上一段阶梯, 通览克孜尔石 窟的全貌. 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最早的 佛教石窟, 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 典型代表. 石窟形制主要有四种, 即方形窟、 中心柱窟、 大像窟和僧 房窟. 壁画内容主要反映上座部 佛教 惟礼释迦 的思想内容, 尤 其是中心石窟, 与印度的阿旃陀 石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但克孜 尔石窟的中心柱石窟是古代龟兹 人民在吸收外来佛教文化艺术的 基础上, 适应当地的地质环境的 特点而开凿的, 被称为 西域模 式 , 是古代龟兹人民的一项发明 和创造. 克孜尔石窟 (亦称千佛洞) 是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 (即印度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 波斯文明, 中 华文明) 通过 丝绸之路 这一载 体, 进行传播、 交流、 交汇与渗透, 完美结合的唯一体现. 它代表了 古代中亚和西亚艺术发展的顶 峰, 曾对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和 佛教文化艺术的东渐传播与发展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并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石窟艺 术的发展, 成为中国古代石窟艺 术的起始点. 著名敦煌学家、 原敦 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曾经指 出: 解开敦煌文化之谜的金钥匙 就在克孜尔石窟. 自然灾害、 人为破坏等因素 让克孜尔石窟饱经沧桑. 站在残 缺不全的壁画面前, 我们想象着 当年镀了金箔, 绘有青金石、 孔雀 石等明亮色彩的绚丽壁画填满洞 窟、 或大或小的塑像栩栩如生的 景象, 想象着好似被漫天繁星般 的壁画所簇拥了的繁茂, 那是一 种怎样的盛况呵! 当我们的目光循着壁画的线 条细细解读的进程在残缺的边际 戛然而止的时候, 当我们驰骋想 象的翅膀飞向苍穹却被迫折回的 时候, 一声叹息, 轻轻划过时空, 为那逝去的美丽献上不落痕迹的 挽歌. 走近 得知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的 李瑞哲博士将给我们作讲解, 我 们兴奋地去找到他. 他刚整理完 院子里的东西, 满手都是绿色颜 料. 那一天, 我们与李博士一起 坐上电瓶车, 驶向石窟西区. 再攀 登一段回旋曲折的阶梯, 气喘吁 吁地抵达我们要观看的第一个石 窟8号洞窟. 走进去, 一片阴凉, 立时消解 了刚才在烈日下攀登的劳累与灼 热. 满眼壁画很快将我们带入那 些佛经故事. 那些佛经故事原本 枯燥, 如今却在一幅幅美丽壁画 里生动起来, 让人若有所悟. 在这 里, 又一次听到德国人冯 ・ 勒柯克 的名字, 墙壁上一块块被生生剥 去的印痕还那么刺目, 我的心又 一次像在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时那 样疼痛. 克孜尔石窟目前所遗存的约 10000平方米的壁画, 主要分布在 近百个中心柱窟和方形窟中, 壁 画内容有佛像, 菩萨像, 天龙八 部, 天象图, 佛经故事, 说法图, 动物, 山水, 树木, 装饰图案以及供 养人像等. 其中佛本生故事画种 类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