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9-07-01 |
10 2018 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 语文2018 年5月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现分布于我国贺兰山以东地区的几大沙地,历史上生长着茂密的草被和森林,自古就是我国的牧业基地.只是 近千年来,尤其近百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现在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沙地. 据史料记载,榆林东北的古城滩为西汉时代遗址,并以水草丰美、土宜畜牧著称.靖边县北部红柳河北岸的白 城子,在公元
5 世纪 临广泽而带清流 ,而到
9 世纪时,已出现 飞沙为堆,高及城堞 的景象,10 世纪时由于 政治军事之故毁城,其已深在沙漠.鄂尔多斯的南缘还有不少汉及唐宋时期的遗址,如汉代的奢延、高望,唐代的 宥州(城川)、大石砭等,现今均淹没 .. 在流沙之中.又如陕北和宁夏黄河以东的长城沿线,在明代成化、嘉靖年间(公元1474~1541 年), 凡草茂之地筑之于内 ,其后由于屯垦和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 .. .18 世纪中叶开放农垦之后,大规模移民开垦,使植被又遭大规模破坏,尤其
19 世纪末,天主教会进一步圈地招民屯 垦,加速了荒漠化土地的蔓延 .. .城川、白泥井堂、宁条梁等地均是当时开垦的主要地区.目前不少城堡,如常乐堡、 保宁堡等都已被流沙掩埋 .. ,明长城自神木至靖边已有 84%的城墙处于流沙之中.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早在 6~7 世纪辽王朝建立之前,契丹的部落曾游牧于今日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科尔 沁草原西部地区, 追逐水草,经营牧业 .据辽史记载,在辽王朝之前,这一区域除发达的畜牧业之外,农业也开 始有所发展,当时是 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 .10 世纪辽王朝在科尔沁草原西北部地区建立了上京临潢府,建 都城于今日乌尔吉木伦河与沙力河汇合口附近巴林左旗东南面的波罗城,并在潢水(西拉木伦河)两岸建立了不少州 县,如乌州、龙化州、永州、松山州、饶州、丰州和祖州,农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0 世纪中叶,该地区和辽河 地区已发展成为 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 的农区.沙区考古发现的辽代铁器农具及辽金时代文化遗址(如老哈 河与教来河之间的龙化、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长宁及科左后旗大青沟一带)等,均可反映当时的农垦规模, 草原开垦面积的扩大及樵采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到10 世纪的金代,有些地区出现了 土脊樵绝,当令所徙之 民,姑逐水草以居 的情景,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13 世纪之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政治中心南移,农垦规 模缩小,天然植被又得到恢复,到17 世纪清初,荒漠化的土地又成为 长林丰草……讹寝戍宜……凡马骆牛羊之 孽息者,岁千万计…… 的优良牧场.18 世纪中叶之后,由于清政府推行放价招民垦种政策,草原开垦造成植被破 坏,再次形成了斑点状流沙与固定半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景观.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汉代之前,曾经是风景宜人的 大草原,汉代曾在此设置三军县、临戍县及三封县. 《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 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充分说明 该区今天虽为茫茫无际的大沙漠,但在历史上却是农业发达、繁荣富庶之地. (取材于胡三《翻开历史看荒漠》 ) 1. 材料一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淹没 B.加剧 C.蔓延 D.掩埋 2. 材料一中,划线的引用史料用来说明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的一项是(3 分) A.追逐水草,经营牧业 B.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 C.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 D.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3. 下列关于科尔沁草原沙化进程的解说,不正确 ... 的一项是(3 分) A.6~7 世纪,科尔沁草原西部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业开始发展. B.10 世纪辽代科尔沁草原西北部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一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 C.10 世纪中叶,草原开垦面积扩大,加之樵采活动,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重. D.13~18 世纪中叶,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得以恢复,后因过度垦种沙化景观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