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9-07-02

39 载, 高志发不忘初心, 爱 岗敬业, 任劳任怨, 可圈可点. 他在安全生产岗位从业至今, 未发生过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他担任安全总监的项目, 安 全生产管理工作成效有目共睹, 有效带动了工程整体工作的良 性发展. 由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 出色表现, 高志发先后获得中 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 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 公司授予的多项荣誉, 多次被 公司评为优秀安全员, 两次被 评为公司劳动模范,

2015 年获 得中国电建集团 最美电建人 荣誉称号.

2017 年12 月, 高志发退休 了.公司立即返聘他在青田水利 枢纽工程项目做安全顾问. 现在, 高志发每天都要在施 工现场奔波

6 个小时以上, 他说 要继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 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记者吴晓静通讯员曹可可、 徐增鎏报道 浙江是我的 学术启蒙地, 我目前的教学和研 究模式均得益于在中国美术学 院期间的学习和考察.能够代 表浙江, 在西藏高原延续学术传 统的一个支脉, 我觉得自己交出 了一份勉强合格的答卷. 刚从西 藏林芝考察完毕, 西藏大学艺术 学院教授、 国美93级艺术史论本 科毕业生熊永松就立刻赶到杭 州, 在母校

90 周年的校友论坛 上, 5分钟的发言赢得了台下校友 代表们长久的掌声. 作为中国美院第一位志愿 进藏执教的学子, 熊永松从浙江 出发, 扎根西藏高原

20 年, 成为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有史以来在 岗工作时间最长的汉族教师. 从海拔40米到4000米1998年, 即将毕业的熊永松 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彼时, 他 已收到数家高校和出版社抛出 的 橄榄枝 , 就近就业并不困 难.在旁人眼里, 一个光明的未 来在向这位 天之骄子 招手. 然而, 他的想法出人意料: 响应国家号召, 去西藏大学执 教. 父母不支持、 学院老师表示 意外、 自己对西藏缺乏了解…… 重重压力面前, 熊永松靠着那股 韧性, 仍主动请缨去西藏. 就这样, 他在新华书店买了 两本应急医疗手册, 独身一人搭 乘前往西藏的列车, 踏上了漫长 的入藏之路. 从海拔40米左右的杭州, 到 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的西藏, 熊永松面对的是环境变化和文 化差异的双重考验. 由于研究领域是民间美术, 奔波考察、 和当地居民同吃同住 已是家常便饭.在西藏进行考 察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超 出想象: 西藏地广人稀, 部分相 邻县城要开车一整天才能抵达;

户外紫外线强烈, 不加保护会对 皮肤和视力造成损害;

受限于当 地客观条件, 有时连按时进餐也 难以保证, 不得不忍饥挨饿登山 考察…… 每当感到煎熬时, 熊永松就 会想起 老西藏精神 : 特别能吃 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忍耐、 特 别能团结、 特别能奉献. 任何事 情都有好的一面, 比如高原上美 景迷人、 少数民族文化醉人、 兄 弟民族情谊暖人.学会享受这 样好的一面, 也是人生一大乐 事.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艺 术教育事业、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这些苦和牺牲都不算什 么! 如今, 熊永松已全身心投入 到教学与研究之中.曾在暑期 前往藏大交流的国美学生们目 睹了他的工作状态: 晚上

11 点, 经过一天的劳累后本该好好休 息, 熊教授却刚刚结束一天的教 学任务, 还在导师办公室里整理 第二天所需的教学资料, 为晚归 的学生解答学业难题. 扎根高原, 学术报国 在高原生活的年岁渐长, 熊 永松出现了心动过速、 记忆力和 视力下降等症状.无法给予远 在湖北家乡的老人和孩子陪伴, 则成为熊永松心中难以弥补的 缺憾. 实际上, 曾有许多离开西藏 的机会摆在他面前, 但都被他一 一谢绝. 当初驱使我过来的, 是 拓展母校学术研究的支脉和文 化戍边、 学术报国的理想, 也是 投身藏汉文化交流、 传播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