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2019-07-02
137 2011年(下) 编者按:7月21日, 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 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 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 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清华大学杰出 校友王大珩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96岁.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原校长 王大中院士、金国藩院士、李惕碚院士、 周炳琨院士、物理系系主任薛其坤院士、 物理系党委书记王青等与物理系、精仪 系、电子系等院系的教师代表参加了7月29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告 别仪式,并向王大珩先生敬献了花圈.以 下为《科技日报》2011年7月22日操秀英 所撰文章. 张开逊一直希望,老师能像90岁生日 时说45分钟单口相声那样,永远幽默、快 乐和健康着. 可今天,他不得不面对噩耗: 我最 敬仰的老师走了,中国又少了一位伟大的 战略科学家. 老师是那个在一穷二白中用1400万斤 小米,奠基共和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

是 那个在风起云涌的世界科技革命中审时度 势,推动制定863计划的参与者;

是 两 弹一星 23位功勋之一……他,是王大珩 院士. 96年的生命历程中,他智慧的双眼既 能读懂精密仪器中的每一个数据,又总能 在纷繁世界中看清中国科技发展的形势. 他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他紧紧注视着的这 两个方向. 他爱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他是 一个像孩子一样简单的人,他是一个平凡 的伟人. 电话里,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 所研究员张开逊不吝用最美好的词汇来褒 奖这个刚刚逝去的老人.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 搞出中国自己的光学玻璃 让他的故事从长春市的中国科学院光 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开始吧. 光华如珩 沉痛悼念王大珩、何泽慧学长 ――追记我国光学事业开拓者、 两弹一星功勋 王大珩 王大珩学长138 清华校友通讯 这里是我国光学仪器研究和生产 的重镇,其前身就 是王大珩50多年前 一手创建的中科院 仪器馆. 1948年,满怀 科技强国的梦想, 王大珩从国外回到 祖国.新中国成立 之初,应用光学在 我国几乎一片空白,但是如果没有 光学,没有光学玻 璃,就无法研制出高水平的精密测量设 备,国家国防力量的增强也就无从谈起. 1951年,经钱三强推荐,中国科学院 决定让王大珩负责筹建仪器馆的工作,新 中国的光学事业从此开始起步. 在旧中国留下的废墟上,寻找不到 一处可以完全利用的基础,中国几乎就没 有应用光学! 王大珩曾说,对他而言, 在 没有 面前,他没有退却和逃遁, 没有 才意味着有可能从事一项具有开 创意义的新事业, 从此,我开始了一生 的追求――发展祖国的应用光学事业. 从保存在光机所档案室里王大珩当年 亲自做的预算和规划看,他 一生的追 求 ,从1400万斤小米开始.这是他当时 所有的经费. 1952年,仪器馆在长春建立.王大珩 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建 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3 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3个实验室繁 衍为后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诸多 研究室,两个实验工厂中的上海实验工厂 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光学行业骨干企 业――上海光学仪器厂,长春实验工厂发 展成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材料试验 机工厂. 筹建仪器馆,王大珩想到的第一个人 就是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应用光学专业的 龚祖同.龚祖同1938年回国后,就一直为 发展中国的光学事业,为研制光学玻璃而 四处奔波.王大珩立刻任命龚祖同为光学 玻璃实验室主任,并郑重地把自己最看重 的研制光学玻璃的工作交给了他,同时交 付的,还有王大珩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和 他在英国研究出来的光学玻璃配方. 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为光学玻璃做 了很多学术准备,也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 的王大珩,为何把到手的机会让给别人? 说老实话,我何尝不想!这显然是 一件谁做谁出成果、谁做谁出名的事.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的呢? 王 大珩说,是责任!此时的他,心中只怀着 1937年1月31日,清华大学物理系等八级学友返校时在图书馆前合 影.前排左起:钱三强、王大珩、戴中⒊卵锹,后排左起:杨龙生、 杨镇邦、谢毓章. 怀念师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