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 2019-07-02 |
其中关于1986年1月美国 挑战者 号 航天飞机悲剧性爆炸所产生次声波的 检测结果(为全球仅有的珍贵资料)特别 引起听众兴趣.另一次是2000年,《声学 漫谈》台湾版的策划人、台湾大学理论物 理中心陈义裕教授邀请我赴台讲学,除台 大外,新竹清华、东吴大学、 中央研究 院 物理研究所和中央大学等单位在见到 海报后都纷纷提出邀请,我也依次在各处 作了讲演.这也充分体现出台湾学界对大 陆学界的关注,令我为能在退休10年后对 两岸学术交流略尽绵力而深感欣慰. 2006年,经过慎密考虑,素以要求严 格著称的导师马大猷院士正式提名我为 何梁何利奖 候选人,虽后来以提出太 晚、政策有变而未能入选,但也至少在一 定程度上肯定了我的成绩.就在本文脱稿 之际,马大猷院士在长期卧病后于2012年 7月17日晨以97岁高龄去世,从而本文可 视为对这位大师的一种纪念. 我班在今年4月29日校庆日时举行毕 业60周年聚会,那天实际到会同学17人, 其中3位是从外地赶来的.开会前依照我 的动议为去世同学默哀三分钟.据回忆, 我班于1948年入学时大约是50位同学,主 要是当年考入的,另外有少数是从先修班 上来的或者上一班留下来的,以及后来插 班进来的.1950年,有相当数量同学转到 工学院各系,毕业时共38位同学,迄今已 有8位作古.同学们相聚在一起,好像有 说不完的话,无所不谈;
但比谈话内容更 重要的是相聚本身! 在此耄耋之年回顾自己的一生,真是 感慨万分,太多的往事实在不堪回首!60 年来的变迁让我懂得:世道远非我毕业之 初所设想的那么单纯、公正,人生道路也 绝不是那么平坦、顺畅;
重要的是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能丧失信心,对任何困难都不 能低头;
在逆境中更要竭尽全力,只有这 样才有可能作出些贡献,而不致完全虚度 此生. 深感清华雨露情 曾俊伟(1952经济) 岁月易逝,时节如流.我从清华毕业 到现在,倏忽将到60周年了,60年恰是一 个甲子.在历史长河中甲子只是一瞬间, 但在人的一生中,却占了大部或整个时 间.在此值得纪念的时刻,我愿意将自己 六十多年来的经历以及感受诉诸笔端,谨 请学长与后来的清华学人指正和鉴戒.对 我来说,也是一个反思,但愿能起到 温 故知新 的作用. 魂牵梦萦清华园 终于实现夙愿 我高中是在抗战时的国立二中上学, 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扬州中学,抗日战争时 学校迁到我的家乡四川省合川县.当时的 扬州中学,是全国名校,所以我们本地人 要考进去很不容易.二中的特点是:老师
32 清华校友通讯 管教不严,学生崇尚自由,但学习比较自 觉.当时二中的学生十分仰慕北大、清华 两个 民主堡垒 ,很多同学更钟情于清 华,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当年我少年气盛,有些缺乏自知之 明,考大学时只报考了一所学校清华大 学.不料第一年考试就名落孙山.尽管我 非常失望,但并不灰心,于是我去重庆大 学先修班进修了一年.第二年报考大学 时,我就感到有些心虚,再不敢孤注一掷 地只考清华了.除清华外,我还报了重庆 大学.这次很幸运,两个大学都录取了, 而且还考了重庆大学外文系第一名,可以 得到一笔奖学金,可说是双喜临门.可是 这个 双喜 却使我十分为难:如上重 大,不仅经济条件很好,而且不用远走他 乡,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老家读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