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2019-07-02

但 如上清华则不然,当时北平的物价要比重 庆高10倍以上,单是上学的一大笔路费就 很难筹措,况且时局动荡,未来的艰苦日 子更是难以预料,但是我仍不愿改变上清 华的决心.经过反复考虑和思想斗争,我 做出了平生第一个重大抉择:放弃重大奖 学金,北上进清华!在亲友的关怀和资助 下,我终于凑足了路费.我孤身一人,离 开重庆,取道上海,乘海轮经天津去到北 平.十分兴奋地跨进了我向往已久、魂牵 梦萦的清华园. 荣登学术殿堂 进门真不容易 初进清华园,真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 样,我们什么都感到新奇.中西合璧的华 丽建筑,各种完善的教学设施,优美绮丽 的校园风光,特别是这里有一批博学多 才、闻名中外的学术大师.当时我内心暗 喜:我能跻身在清华这个学术殿堂,领受 这些名师学者的教导,真是莫大的幸运. 可是我也感觉到,要进入清华这个学 术殿堂真是不容易!到清华不久,在我们 系新生初次见面会上,每个人照例作了 简单的自我介绍.我 在自我介绍中特别说 明,我第一次考清华 没考上,是第二年再 次报考才被录取的, 几个同学便搭话说: 我也是第二次才考 上的. 坐在旁边 的一同学最后开口说: 你们考了两次 算什么?我考了三次 才考上哩! 然后 他便叙述了他 三考 清华 的经历:第一 次考清华是在广州考 与清华同学合影,左起:曾庆生、汤纪敏、唐绍明、张伯昭、曾 俊伟、黎东群 值年园地

33 2012年(下) 区报考的,住在他舅舅家里. 他舅舅卢华焕(西南联大注册 处职员)就是清华大学广州区 招生办公室的主任.他舅舅只 管他吃住,从不与他谈招生、 考试问题,也不问他的学习情 况,结果没有考上.第二年他 又在北平报考了清华,还是没 有考上.第三年,经过在清华 先修班苦读一年后,才如愿以 偿地考进了清华.他就是曾任 中宣部教育局局长、后任国家 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的唐绍明学 长.绍明学长的叔曾祖父唐国安,是清华 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他的叔祖父唐孟伦是 清华学堂庶务长,他的父亲唐贯方、姐姐 唐绍贞都是清华或西南联大图书馆馆员, 可谓是世代清华人了,尽管有这样的关 系,可他一点也没沾到光.这说明清华录 取学生是何等严格、公正,这才保证了在 校学生的水平和素质,从而为造就优秀人 才创造了条件. 赞赏通识教育 清华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育、培训 十分重视,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 大一 部 .我进清华时 大一部 主任是经济 系的戴世光教授,他每周都要安排有关教 授在大礼堂向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作报 告,介绍清华情况和优良传统,指导学生 如何学习、做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潘光 旦教授(社会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的报 告,他十分真诚、热情地鼓励我们这些青 年学生,要充分利用清华图书馆的优越 条件,多多读书,积累知识;

特别要求 我们提高阅读外文书籍的速度和能力. 潘老师说,清华是实行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 通 指的是人生, 专 指的是事业.做人的 通 和作事的 专 ,应以通为主,通专结合.他号召 我们,学习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努力 使自己成为通晓古今中外、知识渊博的学 人.潘老师这一番话,使我十分振奋,不 但印象深刻,而且影响很大. 我虽是念经济系,说老实话,我对经 济并不很感兴趣,因此也不肯下功夫去深 入钻研.相反的,我却选修了不少外文 系、中文系和哲学系的课程.当时的教务 长周培源教授发现我选课太多,门类太 杂,遂把我叫去 训斥 一通,说我 好 高骛远,贪多不精 ,令我退选好几门外 系的课程,我只得遵命.课程虽然退选, 但我还是照样去上课,就是拿不到学分. 走向社会 接触实际 1952年秋,我从清华毕业,被分配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工作.我这个典 型的 三门干部 ,这算是跨进了第三个 百年校庆时参加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奠基典礼后,曾 俊伟学长(右)与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合影 值年园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