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 2019-07-02 |
70 年代后期, 他凭借对国际科学发展 的深刻洞察力, 明确提出了在无机材料科学指导下 的新材料研究, 加强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的研究.他组织并指导陶瓷相平衡的研究, 主持研 究了陶瓷基复合材料, 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为 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
80 年代,他参与主持了高性能结构 陶瓷材料用于陶瓷发动机的国家重大项目的立 项和实施, 在陶瓷发动机零部件研制等方面取得 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在人工晶体研究方面, 他 先后领导并部署了大尺寸锗酸铋 (BGO) 、 碘化铯 (CsI) 、 钨酸铅 (PWO) 等新型无机闪烁晶体材料 的研制, 使中国成为国际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 发中心. 此后, BGO 晶体又成功应用于现代核医 学诊断装置―― ―正电子断层扫描仪 (PET) 中.在BGO 晶体上所取得的成就使上海硅酸盐所的闪 烁晶体研发扬名国际, 也为我国在高能物理和人 工晶体领域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
90 年代, 他敏锐觉察纳米材料研究趋势, 促 成了国家对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关注与投入, 使 纳米材料科学研究 成为国家 攀登计划 第一 批项目之一.严东生先生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 作, 倡议、 主持并创立了无机材料方面首个国家 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 点实验室.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已成为在国内外 颇具影响和学术特色的研究群体.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严东生先生在带领 上海硅酸盐所向前发展的同时, 他和他的研究团 队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 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
6 项、省部级奖项
11 项, 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日本 陶瓷学会百年国际奖、 桥口隆吉基金奖、 欧洲核 子研究中心 CMS 晶体奖等.他曾担任中国化学 会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 与 《科学通报》 主编, 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主 席, 美国陶瓷学会杰出终身会员, 世界陶瓷科学 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上海大学名誉 校长等, 成就等身, 享誉世界. 严东生先生是著名的战略科学家和优秀的 科技工作领导者. 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 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和 《1963-1972 十年科技规 划》 的起草工作. 参加了邓小平同志约请的
30 位 科学家与教育家座谈会, 对我国科技、 教育发展、 恢复与振兴国力之本建言献策.1984 年, 他主持 制定了 《关于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汇报提 纲》 ,对中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面 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举措, 使中国科学院的 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也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积 累了宝贵经验.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建立后, 他领导建立 了一整套择优支持的基金评审制度, 为自然科学 基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积极 组织全国同行专家, 对全院主要研究所进行学术 评议, 确定了各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任 务, 为新时期各研究所的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基 础. 他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科技界与国际学术团 体建立合作关系, 鼓励中国的优秀科学家走上国 际科学舞台. 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期间, 严东生 先生为学部建设和咨询评议工作的开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他主持开展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 目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 题》 , 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推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他参与 了宝钢工程项目的论证, 积极为宝钢在上海的建 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在担任上海硅酸盐所主要领导期间, 他根据 材料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国内建设事业的需要, 果 断带领上海硅酸盐所进行两次重大科研方向部 署和组织机构调整, 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先进 无机材料研究体系, 使上海硅酸盐所成为在该领 域内国内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 在国际 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所, 是上海硅酸盐 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奠基人和领航者. 严东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实践家, 他的 科研实践引领材料科学前沿研究进展, 紧密联系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早期留美期间研究 固态反应机理开始, 到回国初期研究耐火材料的 理论、 技术及其在冶炼工业上的应用, 再到后来 根据特种应用需求, 开展高性能新结构无机材料 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包括先进结构陶 瓷、 先进功能陶瓷、 特种玻璃、 人工晶体、 特种无 机涂层、 纳米材料和有序介孔结构材料等重大前 沿材料科学技术方向的研究. 这些研究工作在理 论上涉及高温二元系统、 晶体物理和化学、 玻璃 的内耗和分相、 无机物材料系统相平衡, 以及晶 体的光、 热、 电、 机械性能的调控和优化等多方面 重大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