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 2019-07-02 |
一带一路'
是实践之路,具有 丰富而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中国和平崛起于世 界的战略,更是一条符合世界文明发展走向、孕 育着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这条路上承载着 的,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它对全人类――当 然也包括中国――是有利的.我们要努力在这条 路上超越祖先,走得更远.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位 于甘肃与青海南缘边界.街头处 有大河家集,店铺簇拥,人马拥 挤,只有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 树的梢头,十多座,远近能看 见.出集上百步,便看到不太咆 哮的黄河.从这里往青海走,就 可以到达民和的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曾被形容为东方的 庞贝,因为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 出一处4000年前的灾难现场.
1999 年秋,社科院考古所甘 青考队在喇家村进行小规模的试 探性发掘,意外发现一处前所未 见的有宽大环壕的齐家文化大型 聚落遗址,面积在
20 万平方米以 上.在清理四座齐家文化房址 时,发现大量有可能是意外死亡 的人类遗骸.比如
14 平方米左右 的4号房址,门朝北开,中心有 圆形灶址,14 具人骨一组组地呈 不规则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中 心灶址处一成年人两手举过头 顶,双腿为弓步,死亡时身体还 未完全着地.西南部有
5 人集中 死在一处,多为年少的孩童.东 墙壁下的一对母与子更令人感 伤,母亲倚墙跪坐地上,右手撑 地,左手将一婴儿搂抱在怀中, 脸颊紧贴在婴儿头顶上,婴儿双 手紧搂着母亲的腰部. 北京大学环境考古学专家夏 正楷教授分析认为,几座房址内 都充填有大量棕红色黏土层,中 间夹有波纹沙带,这都是黄河洪 水泛滥的产物.汹涌的洪峰冲垮 了河边台地,涌进了当时居民的 半地穴式建筑,淹埋了滞留在房 子中的妇女儿童.而整个官亭盆 地在 4000-3000 年前处于洪水多 发期.夏先生以 东方的庞贝 来强调这次发现的意义.现在的 看法是,也许是突然的地震引发 了洪水,洪水来得非常凶猛,人 们甚至来不及反应,灭顶之灾已 经降临…… 如今这处遗址已经建成了博 物馆和遗址公园.我们可以在两 处房址的现场看到
4000 年前的那 场灾难来临时每个人脸上绝望的 表情. 除了灾难现场, 大众谈论最多 的是这里保存下来的一碗面条. 在此之前,按照常识,我们 认为中国的面条只有
2000 岁上下 的年龄,而喇家遗址,将它的年 龄又增加了2000年. 这碗4000 岁的面条千真万确,王仁湘老师就是见证者.2002 年,在喇家遗址的继续发掘 中,考古人员在
20 号房址内清理 出一些保存完好的陶器,其中有 一件篮纹红陶碗,翻扣在地面 上,揭开陶碗时,地面上是一堆 碗状遗物.它的下面是泥土,而 碗底部位却保存有很清晰的面条 状结构.一团面条粗细均匀,卷 曲缠绕在一起,总长估计有
50 厘米,少见断头,还显现着纯正的 米黄色. 很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的团队 从碗底到碗口采集了六个部位的 样品,通过植硅体分析, 并与西北 地区常见的大麦、 青稞、 小麦、 小米、 高粱、 燕麦、 谷子、 黍子、 狗尾草 等80 多种植物果实中植硅体形状 进行比照, 发现植硅体的形状与小 米和黍子非常吻合.由此判断条 状物层里保存有大量的粟和黍子 的典型壳体植硅体颗粒.淀粉粒 也可以在地层里保存上万年,偏 光显微镜观察有消光的特征.对 样品的偏光实验表明,条状物中 的两种物质所呈现出的特征也与 小米和黍子最为匹配,从而确认 喇家出土陶碗里古老的面条是由 小米面和黍米面做成的. 在分析面条样品中,还检测 到少量的油脂以及少量动物的骨 头碎片,应当是这碗面条的配 料,说明这是一碗荤面.王仁湘 老师认为,我们的先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