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yy888555 | 2019-07-03 |
,一个经常出现的名词是南来作家,或南来文化人,指的 是那些从中国大陆来到香港的作家或文化人.
在过去,香港曾经出现过好几次 较大规模的作家及文化人南来潮,例如抗战初期中国大陆不少地区沦陷,香港 便成为作家和文化人逃亡暂住的地方,而抗战胜利后不久出现的国共内战,也 促使大量文化人涌来香港;
更大规模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 没法接受新政权的人也跑来香港,然后是70年代后期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也有不少作家和文化人陆续移居香港.这是因为香港自割让给英国后,它那一 百五十多年殖民地身份构成了一个在政治、社会、经济以至文化上都与中国大 陆不尽相同的空间,为一些决定离开祖国的作家和文化人提供了特殊的活动场 地.尽管这些南来香港的作家和文化人有的只在这'
作短暂停留,但毫无疑 问,他们很多都在香港积极地进行创作及参与文化活动,对香港的文学及文化 界有重大的影响和贡献. 关於南来作家的问题,过去不少学者曾作过讨论和界定,为我们提供一定 的理解1,但其实这个课题所牵涉的围很广,包含?有关香港文学、文化以至 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不同元素,实在不容易处理.即以定义来说,就像 「香港文 学」 一样,人们提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言之,凡从中国大陆来的,即在 「南 来作家」 之列,这似乎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可是,所有从中国大陆来香港的作 家,情况都是一样吗?南来而北返的,跟一直在香港居住下来的,可应该有所 区别?南来一段短日子而匆匆北返的,对香港文学的贡献会有多大?真的应该 视为香港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须以特别的称号来标示吗?另一方面,南来后 一直住下来的,为甚麽不全都称为香港作家?为甚麽要另加标签?这是不是意 味? 「南来的」 跟 「本土的」 始终有?差异?是 「本土的」 排斥 「南来的」 ?还是 「南来 的」 不愿与 「本土的」 混和?这其实已超出 「定义」 的围,进而涉及到诸如文化身 份、社会定位等问题了. * 本文为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直接拨款资助研究项目 「定义香港文学:香港文学典化准 则初探」 部分研究成果,特此声明及致谢. 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 英国殖民地身份,构 成了一个在政治、社会、经济以至文化上 都与中国大陆不尽相 同的空间,为一些离 开祖国的文化人提供 了特殊的活动场地. 在抗战及国共内战时 期,香港便成为文化 人逃亡暂住的地方;
1949年后,很多没法 接受新政权的人也跑 来香港,70年代后期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 来,仍有不少文化人 陆续移居香港,对香 港的文学及文化界有 重大贡献.
70 百年中国与世界 毫无疑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取向,以及一些际 遇上的不同,让每位从中国大陆南来的作家有?不同的故事.然而,从第一个 因政治问题而在香港寻求托庇的中国文化人王韬开始2,南来作家――或更扩阔 一点,不少南来文化人似乎在重复?同一个模式,我们甚至不妨称之为 「王韬模 式」 .这模式来自王韬在香港 「羁旅」 二十三年的经历,虽然是晚清时期,但在其 后一个多世纪'
却不断重复出现.仔细探讨王韬的南来经历,能够让我们回应 部分上面提出的疑问,对南来作家或南来文化人的理解也许会有所帮助. 羁旅香海 尽管有个别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但大体上今天人们都很确定王韬曾以 「黄畹」 的名字上书太平天国苏福省民政长官刘肇钧,献计进攻上海,以致被清廷通 缉,被迫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