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9-07-03 |
44 篇.这段序的后面,又载有一段以孔安国之孙孔衍口气写的 序.孔衍在序中提到,《孔子家语》与《尚书》、《论语》、《孝经》等都 出于孔子旧宅壁中所藏竹简,由孔安国编为
44 篇.两种说法自相矛盾,后世 学者多不相信.后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今本《孔子家语》是三国时 王肃所伪撰,所以多将它署名为 三国王肃编 .近年来,已有学者根据出 土文献中的有关资料,推定它是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也就是说,这部书大 概是从孔安国到孔猛等数代孔氏学者陆续编定而成的.当然,后来也可能经 王肃做过一些加工. 今本《孔子家语》的体例与 《论语》相近,而篇幅则远远超过了 《论语》. 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孔子的先世、孔子的出生死亡、孔子的日常生活、孔子 的教学活动、政治活动,以及孔门弟子的言行,都有记录和介绍.全书的重 点则是记述孔子的思想主张,尤以介绍其政治主张、伦理道德思想、教育思 想和方法等所占篇幅最多.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兼并,纷争四起, 到处是 礼崩乐坏 的景象.面对这种 天下无道 的局面,孔子忧心如焚, 试图有所作为.他参考历代治乱的得失,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提出了种 种改良政治的主张,形成了一套以 仁 为核心的思想.他奉劝统治者施行 仁政 ,希望天下能重归统一,出现一个类似于周初那样的理想社会.在 《孔子家语》中,随处可见孔子论述治理国家的言论.例如,《王言解》、 《大婚解》、《五仪解》、《贤君》、《辨政》、《哀公问政》、《入官》、 《执辔》等篇,几乎通篇都是孔子论述治国治民的言论. 孔子生活在 礼崩乐坏 的年代,因而对礼乐制度十分重视,《孔子家 语》中有关这一方面的内容也很丰富.《观周》、《辨乐》等篇描述了孔子 学习和研究礼乐的情形,《问礼》、《论礼》、《礼运》等篇则集中记载了 孔子对于礼的一些基本看法.孔子对周礼推崇备至,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时,对周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做了较大的修正.他强调应以仁的思想来 充实礼的内容,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秩序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以仁 改造和充实礼的言论,在《王言解》、《论礼》、《礼运》等篇中都能见到.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进行公开教学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对教育 对象不加限制,将知识传授给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打破了过去由贵族垄断教 育和文化的那种 学在官府 的局面.《孔子家语》中有关孔子论述教育的 言论也有不少,如《致思》、《三恕》、《弟子行》、《子路初见》等篇, 都有一些段落记载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孔子家语》的内容十分丰富,无法在这里一一缕述.相信读者细读这 本书后,会对孔子的人格和思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孔子家语》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整理,迄今没有一个理想的读本.这 次整理,采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 明覆宋本 为底本,并据他本及陈士 珂的《孔子家语疏证》校正了一些讹误.由于时间所限,我们的工作中可能 会有不尽人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全文及大意 相鲁第一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 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 树.行之一年,而四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 学子此法以治鲁国, 何如? 孔子对曰: 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 于是二年,定公以 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先时季氏葬昭公 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曰: 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 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 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 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从 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 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 士,以兵之.吾两 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僭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 齐侯心怍,麾而避之.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 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 匹夫荧侮诸侯,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 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将盟,齐人加载书曰: 齐师出 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 孔子使兹无还对曰: 而不返 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曰: 齐 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不出门, 嘉乐不野合,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是用秕稗.用秕稗,君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