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A003 | 2019-07-03 |
200 多斤大豆和
80 多斤 芝麻, 一亩地增加产值
500 多元. 梁慧珍说,间作套种实现了同步施 肥、 播种, 同时收获,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同时, 间作套种的两种作物一高一低, 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光照、 地力, 提高土地 的产出率和收益. (史俊庭) 河北省涿州市保定叶子农业科技公司经理王晔 (中) 在温室里采摘草莓. 因连续雾霾导致大棚蔬菜光照差, 温度低, 湿度大. 近日, 河北各地农业、 科技部门正在采取 人工补光、 电热线、 热风炉等手段, 提高棚内温度, 增强棚内光照度保障作物正常生长.
本报记者高长安摄影报道 简讯 发现 ・ 进展 如何处置你, 无所不在的垃圾 本报讯 (记者彭科峰) 近日,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王永栋与合作者一起, 在 白垩纪古大气中二氧化碳变化 趋势与温室气候的研究方面获 得进展, 相关成果发布在 《地球 科学评论》 上. 白垩纪是地质时期的典型 温室气候时期, 同时也发生了若 干重大生物和地质事件. 二氧化 碳是显生宙气候变化的主要驱 动力, 白垩纪古大气二氧化碳浓 度变化的探究是国际地学领域 关注的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之 一. 研究人员采用古植物气孔 指数、古土壤同位素等数据, 与 地球化学模型等方法相互补充 印证, 首次综合分析了早白垩世 和晚白垩世各阶段古大气二氧 化碳浓度变化特征. 根据分析结 果提出, 白垩纪在整体上二氧化 碳水平相对较高, 但并非均一不 变,而是呈现出白垩纪早期较 低、 中期达到最高、 到白垩纪晚 期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这一结 果支持地球化学模型指示的整 体二氧化碳变化趋势. 研究显示, 大气二氧化碳长 期变化趋势和短期波动表明, 白 垩纪温室气候状态表现出短暂 的不持续性, 古气候并非之前所 想象的那么稳定, 而是发生了几 次大规模快速气候扰动事件, 并 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短期波 动变化. 这些变化与白垩纪中期 发生的三次大洋缺氧事件、 赛诺 曼―土伦期极热事件、 白垩纪― 古近纪界限事件、 超静磁带以及 大型火成岩喷发等重大事件存 在密切的耦合与因果关系. 这项 成果质疑了整个白垩纪期间气 候温度均匀分布且呈现单一稳 定温室状态的观点. 白垩纪温室气候 存在短暂不持续性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973 启动高温高密核物质形态研究 本报讯 (记者黄辛) 近日, 由中科院上海 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清华 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 所、 山东大学等
6 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 大基础研究计划 (
973 ) 项目―― ― 高温高 密核物质形态研究 正式启动.上海应用物 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余刚任首席科学家.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研究物质在极端 高温度和极端高密度极限时结构和形态的 科学, 它与粒子物理、 核天体物理和宇观物 理等紧密相关,是重大基础科学前沿与高 技术相结合的制高点. 在相对论能区原子核的对撞实验中, 形成了一个类似宇宙大爆炸初期的极端高 温、 高密的物质环境, 是研究物质起源、 夸克―胶子新物质形态、 强相互作用相变、 核 子深层次的结构、寻找反物质和奇特粒子 态的理想场所. 马余刚表示,该项目将围绕研究和探 索QCD 相图的相结构和相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