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 2019-07-04 |
那首《洞庭春色赋》则是东 坡前年旧作,刚刚游过的濯锦池,他心中就是中 原的洞庭湖,所以触景生情重书一番.两赋洋洋 洒洒,前者为行书35行、312字;
后者为行书32 行、287字.加上自题10行85字,共684字,为 苏轼传世墨宝中字数最长者. 笔者看来,这两赋堪称妙不可言的经典骈文或 「散文诗」了.东坡先生以《中山松醪赋》赞颂 睢酒之醇香、佳酿之诱人;
又以《洞庭春色赋》 喻睢水之妩媚、中原之壮丽.两赋构思精巧,立 意淡雅,伶俐中不乏郁闷,随意间也有调侃,险 峻里更显气节,尽情抒发了他「欲褰裳以游遨」 的精神气质.乾明寺方丈随即乐滋滋地收藏起 来.苏轼走后,便请来匠人按此镌刻石上,置於 寺中一凉亭,自然轰动一时,引来无数文人墨客 趋之若鹜前来瞻仰,成为睢县一景…… 数百年后,乾明寺历尽战火和洪水,逐年萧 条、败落,那亭中诗碑也不知去向.到了明代, 当地名儒田兰芳进寺探问《中山松醪赋》诗碑下 落,寺僧却啃啃巴巴不知所云,气得田兰芳作诗 憾道:「乾明古寺闻名熟,白首才来暮钟.松 醪暂识春荒乱,石马常披夕露浓.」当时的睢州 知州胡范也叹曰「可怜坡老风流尽,宝墨亭荒何 处搜」…… 苏轼的真迹岂会人间蒸发?那两幅墨宝,历经 宋、元、明、清,一直被各路名家珍藏并题跋, 评价超凡.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题曰: 「此迹不惟以古雅胜,虽姿态百出,而结构紧 密,无一笔失操纵,当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 猪迹之可也.」清初书画家张孝思题跋:「二赋 结构严整,郁屈瑰奇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 狮蹲虎踞,惟此诚称甲观.」清初两赋被天津收 藏家安岐所获,乾隆年间又进入紫禁城,入刻 《三希堂法帖》.乾隆皇帝对此爱不释手,题跋 「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 多觏.」末代皇帝溥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