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 2019-07-04 |
2012年, 在他的呼吁下, 气化湖 南 的构想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的页岩气地质资源虽与美国相 当,但赋存条件比美国复杂,大多在崇山 峻岭中,探测和开采难度也要大很多. 如何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到优质的页 岩气?发明了双频激电仪的何继善,为了 更深入更精准 扫描 地球,早在1996 年,就开始了他的广域电磁法研究. 100年前, 美国工程师Harry・ W・ Conklin提出了电磁感应法并获得专利. 但因电磁波向地下传播方程的求解极其 复杂,100年来,国际上都不得不采用定 性、半定量解释,或者是用近似公式作定 量解释.这种方法,使得勘测深度小、精 度低,且抗干扰能力不强. 能不能将这个极其复杂的电磁波方 程精确求解?1996年,何继善大胆设想. 这是其他科学家都不愿碰的难题. 何继善在没有科研经费支持的情况 下,一头扎进了浩瀚的数据计算中…… 何继善带的一位博士后告诉记者: 在这一过程中, 部分团队成员因受不了 枯燥的、大量的试验工作,也因无经费支 持,感觉看不到希望,中途将何继善 炒 了…… 这一变故, 并没有动摇何继善的决 心. 板凳一坐十年冷.2005年, 何继善 正式提出精确求解电磁波方程的 广域 电磁法 . 这是一个领先世界的 中国创造 . 它将电磁法探测的深度延伸到了地下7 公里,能精准找到钻井位置,且具有较强 的抗干扰能力, 实现了真正的三维电磁 法勘探. 然而,对何继善来说,理论从来都需 要实践的检验.他没有忙着出论文、搞讲 座,又开始了一个长达近10年的科研跋 涉:用这一理论研制仪器. 他的每项科研成果都是先提出理 论、再发明仪器、然后在野外运行成功, 都是领先世界的原始创新.他搞科研,认 准了方向,不管有没有经费都做.比如他 的双频激电法研究,没有经费,他就动手 做别的仪器出售、给企业打点工,自筹经 费启动研究.广域电磁 法仪器制作, 开始也 没有经费,他就自掏了 20万元启动. 中 南大学温佩琳教 授说. 2月27日8时30分,郑州一家能容纳500人的 报告厅,座无虚席.83岁的何继善做学术报告. 3天前,他刚刚做了手术.挂着引流瓶,坐 着轮椅,他赶到了郑州. 他,不仅上了一堂科普课,更上了一堂诚 信课. 20年来,何继善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 给中小学生上科普课. 湖南200多家学校和 公益场所,留下过他的身影. 青少年时期,有位王老师,无论走到哪 里都带着一本书.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 也对书产生了浓厚兴趣, 最终走上了科研的 道路. 何继善回忆. 做科普,从来就不是浪费时间.国家的 强大,需要大批的科研人员为国家努力工作. 孩子们都是一张白纸.如果我的讲课,能让其 中的一些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 并在将来投 身科学事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娓娓 道来的何继善,目光愈发深邃.那是一位睿智 的长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从第一次采访报道何继善院士至今,快20年了. 最近一次报道何继善院士是2015年,当 时中宣部确定全国18位科学家典型, 何继善 是其中之一. 何继善院士的事迹,早已广为人知.采访 前,记者并没多大的把握能否写出新意,但仍 主动请缨,只为发自内心的那份敬重. 犹记得,2015年8月31日, 为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何继善院士在中南大学办了一场他创作 的抗战题材书法作品展. 那天,记者穿梭在如潮的观展人群中,身 旁一位学生一边观展一边感慨: 我也要像何 院士一样文理兼修. 如今,83岁的何继善院士,依旧保持着忙 碌的工作状态. 每天很早起床,处理邮件,练习书法,分 析从重庆涪陵发来的野外勘测数据表,写书, 带学生,开讲座……一直忙碌到晚上11时. 我是一个不喜欢闲着、愿意做事的人. 何继善自我评价. 采访之前,湖南作家余艳将其创作的《何 继善传》发来供记者参考.捧读那些感人的文 字,记者更读懂了何继善院士的 忙 ,那是对 祖国、对家乡的最深沉的爱. 是啊!科学可以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 界的. 一个儿童时期目睹日军飞机轰炸家园, 青少年时期因战争颠沛流离的科学家, 他心 中的家国情怀, 他的历史使命感、 民族责任 感,即使是他发明的世界最先进的地探仪器, 也无法完全测量. 我们搞地球物理的人,取得的成绩都是 靠跑出来的. 60多年来,无论是宽广的平原、 浩淼的海洋、无垠的沙漠,还是荒无人烟的盐 碱地,都有他奔波的身影. 他的科研成果从来不是锁在抽屉中的论 文,而是树立在大地上的丰碑.他是世界地球 物理学界仅有的既能提出理论方法、 又能发 明仪器的两位科学家之一, 并将仪器在野外 运用成功的人. 即使没有科研经费支持, 只要是关系到 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他就勇往直前.他发明世 界首台管涌渗漏探测仪, 是1998年看到国内 特大洪灾的报道后提出的科研项目. 为了给家乡湖南找到清洁优质能源,76岁 的他再出发,没有科研经费,就自己掏钱;